坐落在花東縱谷區最北端的馬遠部落,正面環抱碧綠清澈的馬蘭鉤溪,背後倚靠海拔高達3,317公尺丹社山Haluvata,在以太魯閣族為主的花蓮萬榮鄉中,馬遠村是唯一居住布農族人的村落,每當眾人提起「馬遠」必有遠路之感,既使不然,依山傍水的馬遠部落在多位福音前輩篳路藍縷開創下,教會對內不僅專研聖經研究、增加關懷小組、成立戒酒無名會、母語補習班與信仰文化生活營;對外設立社區老人醫療慰問服務、馬遠旅北同鄉會團契與馬遠旅花團契,一步一腳印點燃馬遠福音之火,讓基督的愛燃燒整座花蓮大富莊平原地。

2014年在南布中會牧會26年的牧師魯傌夫.滿寇寇回到自己土生土長的馬遠部落,他重新整頓與信徒通力合作,期許自己與信徒繼續追隨福音前輩們的美好腳蹤,締造馬遠教會第二個復興,傳遞布農族丹社人最純正的福音之火!

馬遠之火可以燎原

馬遠人愛的年菜

舉起聖杯放下酒杯──戒酒無名會

一群年長的布農阿公、阿嬤坐在大廳的椅子上,輕蔑的訴說部落以前飲酒的風氣:「有人喝到醉倒在路邊,連自己的家都不認得!」1976年當時馬遠教會牧師林雲祥看見部落不少人酗酒,若群起效尤將會破壞以信仰為本的生活秩序,更可能衍生出家暴、外遇、疾病等問題,林雲祥當機立斷從部落「最愛喝酒」的6個人關心起,不僅成立「戒酒無名會」邀請他們每週來聚會,並要求他們至花蓮基督教門諾會醫院接受輔導課程。

每次戒酒無名會聚會,最常聽見牧師以「祈求上帝看顧我們的身體」做為禱告的開場白;1982年,6人小組的戒酒無名會擴增至20人,透過牧長們苦口婆心地勸導、陪伴、禱告,讓曾愛喝酒的20人「舉起聖杯、放下酒杯」,不僅部落戒酒風氣成效不錯,連耆老們都笑說:「有人喝酒喝到最後都會不好意思再喝了。」近幾年,魯傌夫.滿寇寇發現部落青年酗酒的比例增加,導致失業、婚姻出現危機,今年更將關心的觸角延伸到部落酗酒青年,魯傌夫.滿寇寇期望透過戒酒無名會中成員分享的戒酒歷程,協助酗酒的青年們擺脫酒癮。教會青年馬進東表示:「我希望全馬遠村的人都可以來教會,更希望愛喝酒的人也都過來親近主,求主讓他們感受天父的愛。」

與主同行迎新年──立約讀經

「上帝的話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魯傌夫.滿寇寇一邊說著,一邊拿出個人讀經表發送給眾信徒。自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魯傌夫.滿寇寇與信徒以「每日讀一章」的方式,為期10個月讀完新約聖經27卷書共260章經文,預計在2016年4月復活節前夕完成這神聖任務。目前教會共有50個人參加,大家齊心讀經、紮穩信仰根基。

「認識聖經,本來就是我們的責任。」魯傌夫.滿寇寇非常看重讀經,他認為聖經的話語就是生活中最大的依據與引導;從小在馬遠教會長大的長老馬仁祿也非常認同在讀經運動,他認為此運動不僅能培養教會多人讀經人才,更讓信徒認識基督信仰。為了刺激信徒有足夠的動力衝到今年4月復活節前夕的「讀經結業式」,魯傌夫.滿寇寇更準備期末考卷並提供精美禮物,獎勵這群喜愛「靈性糧食」的羊群。

五餅二魚奇蹟──郊外的千萬禮拜堂

距離花蓮市區車程一小時在台9線距離瑞穗七八公里處郊區,轉進右邊道路進入馬遠國小,在順著綿延的山路經過一座小橋,就會看到馬遠部落中豎立一間造價近1千8000萬、4層樓高且面積佔434坪的馬遠現代化多功能禮拜堂綜合大樓,「我們的千萬禮拜堂,從未對外募款過!」魯傌夫.滿寇寇自信地說著。令人驚訝的,莫過於教會建堂資金全部來自馬遠教會信徒主動奉獻!

馬遠教會從1951年的茅草房、1953年鐵皮屋、1958年磚造屋到今日多功能式的殿堂,歷經5次增建與修建,在前年退休牧師顏乾坤的全力參與建堂事工與委身付出下,2002年8月30日馬遠現代化多功能禮拜堂綜合大樓正式完工。有如天文數字的建堂資金,是老一代任職於軍公教按時領薪的信徒們,自動自發用鐵飯碗的薪資一點一滴奉獻;縱使目前教會信徒多數從事勞動工作,魯傌夫.滿寇寇表示「他們微薄的薪水可能只有7000元,但每月奉獻700元對他們來說卻是毋庸考慮的事。」魯傌夫.滿寇寇更將信徒全心奉獻的精神,與聖經人物中一名貧窮小孩,在神面前獻上卑微的五餅二魚就餵飽5000人的事蹟相應,期許馬遠教會信徒繼續將「五餅二魚」的美德傳承下去

天涯海角傳遞馬遠愛

馬遠祖師爺們的最愛──關懷獨居老人

每個月最後一個禮拜六下午,馬遠青年像壯士出征般在大廳聚集,認真地確認吉他、詩歌本、血壓計、血糖計等器材是否帶齊,有些人則開始彩排等會出征時要吟唱的詩歌,大夥熱力練習唱詩、穿戴齊全,準備去迎接期盼他們許久的「祖師爺們」。

「關懷獨居老人」是馬遠教會最響叮噹的特色,魯傌夫.滿寇寇自信地說著。這群參與者由社青自動自發組成,多年來不管天氣再炎熱、寒冷、參與人數再怎麼多與少,一群青年總是空出周六最精華的休憩時刻,花4、5小時任勞任怨地走訪馬遠部落每一個角落,有時為了博得祖師爺們的一抹微笑,各個卯足全力獻唱詩歌、寒暄問暖;具有醫護背景的青年還會幫忙獨居老人清洗身體穿上乾淨衣服、親切的健康慰問,上帝的愛透過馬遠青年熱血地傳遞,讓馬遠教會愛心美名永久流傳。

當初設立「社青社區服務」是因為教會社青多數具有醫療背景,所以在傳遞馬遠之愛時必胸有成竹,馬遠教會青年會長馬俊傑表示,為了工作謀生,社青大多聚集在花蓮、台東市區,很少有時間關心部落,透過這份愛的行動,不僅凝聚愛心回饋所學,也為馬遠教會豎立最棒的信仰典範。魯傌夫.滿寇寇更引用聖經馬太福音25章40節:「……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鼓勵青年走出教會,用愛陪伴部落老人、落實在地關懷,守護馬遠最寶貝的祖師爺們。

近幾年,魯傌夫.滿寇寇看見部落老農皆以個體戶方式孤軍奮鬥、謀生不易,他期望未來馬遠教會成為眾農特產品大平台,將部落特產如養雞、山蘇、薑黃、肉桂、咖啡、劍筍等資源集中、對外販售,壟斷商人賺取暴利、支持在地小農。去年魯傌夫.滿寇寇更帶領教會長執數十位到魯凱中會霧台教會取經,學習教會如何與部落產業接軌,進而帶動部落發展。

身在馬遠,心在馬遠──馬遠旅北同鄉會團契

花蓮馬遠地區因地處偏僻、工作機會少,部落的青壯年人口,有時必須加入「北漂」行列,到台北、桃園、新竹、中壢求學、謀生;為了讓北漂的馬遠人在異地不至孤單無助,馬遠教會特別成立「馬遠旅北同鄉會團契」,透過每個月彼此聚會、慰問,自動形成關懷網絡,讓北漂的馬遠人在面臨求學求職、開刀住院或急難救助時,縱使相隔200多公里,關懷的觸角依然傳遞無距離。去年11月魯傌夫.滿寇寇更帶領馬遠社青團契到台北中國基督教信義會靈光堂與北漂的馬遠人聚會,並在布農中會淡農教會詩歌見證,同享主日歡慶的喜樂以及肢體彼此的關懷。

近年來魯傌夫.滿寇寇看見越來越多社青因求學就業,紛紛在花蓮市區定居,導致回部落聚會的人數越來越少,他更促使「旅花團契」的成立,期盼藉由彼此關心一起在靈裡得造就。馬遠教會執事王佳恩表示,當初因為魯傌夫牧師的看見讓旅花團契雛型漸成,她期盼未來旅花團契更加組織化並以馬遠旅北同鄉會團契為目標,打造成一個具有完善關心系統的團契,讓無法回部落聚會的人,不管身處何地都有馬遠教會的愛相隨。

做個正港的布農丹社人

10塊錢的族語課──布農族語補習班

從小在馬遠教會長大的魯傌夫.滿寇寇自信地說:「最純的布農丹社人,只有在花蓮馬遠部落才有。」。眾多布農族社群中,唯獨丹社群人數最少、分布最散,全台灣只有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花蓮萬榮鄉馬遠村兩地才能見到Takivatan氏族的蹤跡,也因人數稀少加上彼此相距遙遠,傳承「正港」的布農丹社語是魯傌夫目前最大的使命。

正如語言是文化的最後一道防線,兩年前回到馬遠教會的魯傌夫.滿寇寇看見部落語言正逐漸凋零,青年對於族語的認知淪落到只會聽不會講,年齡更小的主日學學生更是「連聽都聽不懂」,教會執事王含茹也擔心地表示:「很擔心文化在我們這一代斷了。」不願文化之根在這一代消失,魯傌夫.滿寇寇決定今年開設布農族語補習班,重金禮聘部落耆老為最強師資,收費的標準將依個人意願繳納。

當初開設「收費制」的布農族語補習班的目的,是為了要翻轉部落信徒「雙手習慣向上」的陋習,魯傌夫.滿寇寇打趣地問:「你去補習班學英文要不要收費?為什麼學族語就免費?算是只繳納一枚10元硬幣也行!」在推行補習班的期間,魯傌夫.滿寇寇也深受信徒質疑、挑戰,他形容自己背上彷彿插滿劍,他卻開玩笑地表示:「這些劍終究找不到我的要害,射不死我的!」他還是會持續將「使用者付費的觀念」推行到底,期望透過付費的機制,讓信徒珍惜學習母語的機會,更看重傳遞最純布農丹社族語的重要。

悲慘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文化信仰生活營

「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姓『全』跟花蓮縣萬榮鄉馬遠村姓『馬』的確是一家人,所以馬遠的女生我不能碰。」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的布農青年全致賢清楚地說。當年日本殖民時期被迫從南投丹社山區Haluvatan遷徙到花蓮大富莊平原地的Takivatan氏族,因清朝政府對原民普賜「漢姓」的謬策,導致半世紀以來多少對羅密歐和茱麗葉苦陷親情和愛情的兩難中;氏族之間地域相隔遙遠,在登記漢姓時又沒有建立完善規則,導致外地生活的年輕人以「漢姓」交往時,無法分辨彼此氏族血緣的疏遠,一旦有了愛的結晶,才發現自己違反布農族祖氏間不能戀愛或結婚的禁忌,深陷「亂倫」的慘劇。

為因應此危機,魯傌夫.滿寇寇力馬在教會力推「尋根活動」,要求青年團契調查自家祖譜了解家族血脈,阻止觸犯禁忌的悲劇再度發生。恰逢2月過年佳節,大批馬遠青年將返鄉過年,魯傌夫.滿寇寇也抓緊時機,在教會舉辦「信仰文化冬令營」,透過青年聚集傳承布農文化與禁忌。諸如殺豬文化中,男性需熟知豬的骨骼分布才可成為裁切豬隻高手,而女性則扮演助手角色清洗豬腸,此類習俗也會在營會傳授,魯傌夫.滿寇寇語重心長地表示,「因為文化是上帝賜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