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教會】客家宣教中會美濃教會

特色教會觀摩21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客家宣教中會美濃教會,設於高雄美濃純樸的客家庄,成立至今已60年,美濃教會第5任牧師潘智豪自台南神學院畢業後即被派到這裡牧會,一句客語都不會說的年輕傳道師,3個月就能聽懂客語,5個月後還能以客語佈道,讓眾人大感驚奇。

面對團結合作重視傳統的客家鄉親,潘智豪如何成功跨越文化藩籬,走入客家宣教禾場,在素有「博士之鄉」之稱的美濃地區發覺需要福音的角落,以愛將福音廣傳,值得眾教會參考。2009年潘智豪來到美濃教會其實非常忙碌,除了學習客語之外,剛好遇到八八水災需要救災、整理房舍,還要協助建立教會的財務系統、總務系統、整理教會的文史資料,把文件、照片電子檔化,這些工作進行到約莫到2011年才完成,如今各項事工已紛紛步上軌道。

跨越文化藩籬走入客家宣教禾場

客家庄的菜鳥傳道

每間教會都有自己的故事,包含美好且令人嚮往的開拓年代、人與人之間的衝突、經濟上的困境等,每一個年輕的傳道師初到陌生的教會牧會,都是很大的挑戰。過去的老牧師在美濃牧會40年,積極關懷社區政治活動,諸如反水庫及反焚化爐等公益的事都當仁不讓,在當地頗有名望。潘智豪笑說自己「剛畢業什麼都不知道笨笨的」,來到這裡說要做社區工作,會友以為是要繼續從事政治活動,就像當初曾經歷激烈進行的反美濃水庫、反焚化爐運動一樣,後來才知道潘智豪口中的「社區工作」其實不是這個意思。

面對全然陌生的環境,初到美濃教會的潘智豪在辦公室的黑板寫上「從零開始」四個字大字,提醒自己時刻警醒,學習做上帝的好管家。潘智豪說自己成長的地方在台北的都會區,唯一會說的語言就是「國語」,就讀台南神學院的時候好不容易已經可以用流利的台語講道,想不到這時候上帝開了一個玩笑,派他到南部鄉村的客家宣教中會美濃教會牧會,必須再次重新學習客語。除了南北地域差異以外,還有文化上的差異需要適應。

由於客家莊的特色是十分團結,彼此會互相幫助,群體認同非常的強,但是若不會講客語,則很難融入其中。潘智豪下定決心學會說客語,他說客語跟國語、台語都不太一樣,例如北京話講「風箏」,客語則是講「紙鳶」。在學習客語的過程中,他認為禱告很重要,感謝神讓他很快學會用客語講道傳福音,3個月會聽、5個月會講,連自己也覺得很神奇。

潘智豪說那時候還沒有客語聖經,所以他就看客語聖詩、啟應文以及客家電視台來學客語。但是客語共有5種腔調,有一段時間大家都覺得他講的客語腔調很奇怪,因為他的客語是看電視學來的,因此腔調是綜合的,時常被糾正。例如北部下雨叫「落水」,南部叫「落雨」,他笑說每次主日禮拜看到會眾打瞌睡, 就講客語幫大家提神,會眾都精神大振喜孜孜地糾正他的腔調,非常有趣。他說其實只要努力筆記、練發音,一段時間之後慢慢就會講。

曾有一次有人在教會前打架,潘智豪前往勸架,然而卻聽不懂對方所罵的髒話,便積極詢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對方發現這個人竟然會講客語卻聽不懂髒話,便大笑著跑開,化解一場危機。從此網路上流傳美濃有一位「能夠用客語佈道,卻聽不懂髒話的奇人」,潘智豪笑說,因為他學習客語的過程中沒有接觸過髒話,「感謝上帝保守我的耳朵,不用被那些奇怪的話污染。」

傳奇開拓者:方廣生牧師

美濃教會的開拓者方廣生牧師是一個地方上的傳奇人物,他把大部分時間都奉獻在客家地區之傳教工作,無論是牧會或是在教會推廣客語皆不餘遺力,甚至在病中依然牽掛著客語聖經之事。

方廣生牧師父子先後擔任過美濃教會的牧者,潘智豪說他雖然沒有親自遇見這對父子,卻有遇到方廣生牧師的孫女。那時候一群人從加拿大來美濃教會參觀,其中一位年輕女孩,看到方廣生牧師懸掛在辦公室牆上的照片後突然大叫:「這是真的!」原來她從小聽到許多祖父如何成為牧師開拓教會的傳奇故事,在貧窮的年代竟有一個人能夠做這麼多事,在美濃及高樹等地牧會,她原本半信半疑,如今終於得到證實。美濃教會在週年紀念時也特地邀請方廣生牧師的女兒一家人從加拿大前來參加感恩禮拜,為上主的恩典獻上感恩。潘智豪也積極將方廣生牧師所留下的文件進行數位化的保存與收藏。

潘智豪說,先人替這間教會留下兩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神學教育」跟「客家宣教」,他認為「這是這間教會很重要的DNA!過去美濃教會的會友世妹婆婆過世時捐出一筆錢,指明做為支持神學教育之用,這是先人留下的精神。」他認為客語聖經的問世非常重要,送給老人家,老人家可以再送給兒子、孫子,傳到第三代,都可以拿著這本聖經到教會。而這本聖經就像一顆深水炸彈埋在這個家,有一天這個家庭會有人因為這本聖經而得救。

目前美濃教會主要是由社青跟青年組成,老人反而比較少,所以很努力在做老人宣教。「不一定要來受洗,但是我們願意照顧他,一個約一個來教會,一陣子以後就會有長者突然想要受洗,表明自己經歷上帝的救恩,因此美濃的松年很多都是第一代信徒。」潘智豪認為,社區的高齡化,教會也需要去關心。

信仰轉化文化的客家宣教

面對根深蒂固的客家傳統,傳福音或許一開始會被罵、被討厭,但是福音去到全世界都是一樣,來到台灣也是一樣,如果你跟他說「我要跟你傳福音」,大多數的人都會感到抗拒。潘智豪說,客語裡面的「伙房」指的是同姓的大家族, 對個人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因此信耶穌在客家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甚至會被趕出家族,以後就不能進入家族的聯合墓園「家統」,親族也會嚴厲質問想要信耶穌的人說:「你還想要進家統嗎?」

過去美濃教會就曾遇過高齡的長老即將辭世時,家族照樣摺紙錢,打算以民間習俗辦理,在彌留之際牧師到訪時,這位原本處於彌留狀態的長老突然坐起來,跟親族堅定交代要用基督教的儀式下葬,家族一看嚇了一大跳,潘智豪便藉此契機,每天都穿著莊嚴的大禮袍去到這個家族做禮拜,以隆重的基督教儀式取代折蓮花,遺族親身經歷這個過程以後十分感動,在辦完喪事之後,甚至有老人表達:「以後我也要這樣辦!」有時候發現自己功力不夠時,潘智豪會請他的老師曾昌發牧師出面,他是美濃在地人,具有一定的威嚴會受到尊重。

關於文化宣教,美濃教會還會定期舉辦聯合追思禮拜,不只是在教會辦,還會出去貼紅紙宣布日期。潘智豪說「掛紙」就是客語掃墓的意思,客家人掃墓都是在清明節以前,一定要掃完墓才算過完年。美濃客家人不管住多遠都被規定要回來掃墓,就算住在美國也一樣。潘智豪說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如果連續幾年都沒有回來掃墓,有些耆老們還會聯合寫信、打電話,問是不是生活不好過? 說機票錢家裡可以幫忙出沒關係,反正就是要回來。等回來以後還會包紅包,要求一定要收下。

由教會出面舉辦聯合追思禮拜的目的,主要是讓客家社群知道,教會原來也是會祭祖的。在禮拜的過程中,美濃教會轉化客家三獻禮,「倒水」、「點燭」、「獻花」,以倒水象徵飲水思源,點燭象徵薪火相傳,獻花象徵祖德流芳,分別請青年、小朋友、長老負責,用啟應的方式進行,讓基督教文化與傳統客家文化能夠在教會每年舉辦的追思禮拜當中會遇。

成為關顧弱勢的教會

潘智豪說,過去他曾前往彰化中會路上教會觀摩關懷弱勢的事工,但是美濃教會後來做的有點不同。路上教會做的是課輔班,美濃教會做的則是弱勢家庭關顧,有安得烈食物銀行,還有天使樹計畫,與單親及弱勢的家庭建立良好的關係,只要遇到節慶邀約他們前來教會,他們都會欣然到教會聚會。

美濃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高雄市幾乎有三分之二的校長都是美濃人, 原來美濃地區的人不擅長做生意,但是非常擅長讀書,而讀書最高的極致就是當校長,素有「博士之鄉」的美稱,是全台灣博士密度最高的地方。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會讀書的都送出去讀書了,留下來的青年比較不愛讀書,除了種田以外,一大早也可以看到有年輕人就在抽菸喝酒,甚至吸毒,這幾年毒品的問題很嚴重。目前教會大部分的關懷案件都是毒品,甚至也有暴力犯罪。因為看見他們的需求,所以教會選擇關心這樣的家庭,讓家長也能夠一起來關心小孩。

由於教會的青少契有許多來自弱勢家庭的青年,所以對天使樹計畫的孩子接納度都很高。其中有的是高度學習障礙、拿殘障手冊不會爬樓梯的孩子,想不到來教會以後居然恢復正常了,左鄰右舍都大感驚奇,一直問:「你們到底是怎麼辦到的!」潘智豪都會回答鄰居,第一個當然是禱告,因為我們的神是醫治的神;第二個就是要把這些孩子當成正常人對待。

若是用歧視的眼光看學習障礙的孩子,貼上「白癡」的標籤,孩子就會用這個標籤來逃避應當成長的責任,認為「我不會,我是白癡」。潘智豪認為「讓孩子負應負的責任」才是重點,若父母無法適當的教導,教會就擔起這個責任,這些孩子最後也回到正軌,「有時候人的想法太簡單了,所以事情就變得很複雜。」

挑戰與展望

目前美濃教會還提供場地讓晨曦會聚會。當晨曦會的傳道希望前來美濃教會聚會時,保證不會打擾教會,潘智豪由於過去擔任過社工,知道他們的處境與需求,便歡迎他們前來。晨曦會的成員戒毒成功後,甚至會再度回到美濃教會聚會,潘智豪也鼓勵他們不必跑這麼遠,只要就近在自己家鄉附近的教會聚會即可,但是不會強硬要求他們返鄉聚會,直到確認他們擁有三項特質,即「堅定的信仰」、「未來的方向」、「謀生的能力」後才會讓他們離開。潘智豪說,他們原本可能是大流氓,但是擁有屬靈的生命後一切都不一樣。

「要做社會工作一開始對傳統的教會來說是很困難的,」潘智豪說會友知道晨曦會是曾經吸毒的人會害怕,所以需要花一點時間慢慢來,給他們上台作見證、獻詩、跟會友互動、展現出紀律,有互動之後會友也會越來越喜歡他們。晨曦會的這個家園畢業後可以報考門訓當傳道人,在晨曦會傳道人的鼓勵之下, 有許多弟兄後來也成為傳道人,甚至有外派到泰國、加拿大宣教的弟兄。

過程中當然也是會面臨挑戰。例如最近美濃教會也在做社區戒毒事工,關心戒毒者,並做適當的轉介。這其實是一個很危險的工作,因為吸毒者有時候會出現衝突暴力的場面,這些吸毒者不一定是家境不好,有時候是因為家裡對孩子的溺愛,甚至賣田賣地給孩子吸毒。這樣的故事一定不是只有出現在美濃客家庄,在其他地方也會有相同的情形發生。

「如果遇到緊急狀態的時候,你的選擇是什麼?是唱詩歌還是禱告?如果這是你的孩子你會怎麼辦?」潘智豪分享:「禱告、唱詩歌、讀聖經是平常就要做的事情,不是遇到緊急狀況才做。這讓我們裡面有力量,在面對衝突跟危急的時候能夠做正確的判斷,總是會有一個最好的選擇出現。」大衛若沒有經過13年的操練只是一個會彈琴甩石的牧羊人,可是經歷了爭戰,讓他具備了君王登基的樣式。所以基督徒平常就要讓自己在曠野當中操練自己,用禱告、唱詩歌、讀聖經去看神怎麼做,不單單只是提升內在靈性,「當神叫你起來的時候,你還是要起來爭戰,因為這是神所賦予我們的任務。」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