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標準何在 食在不安

【邱國榮台北報導】3月11日全台廢核大遊行當天,網路媒體「焦點事件」於晚間舉辦「核災地區食品真的安全了嗎?」座談會,邀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陳信行、高雄榮民總醫院台南分院精神科醫師蘇偉碩座談,他們根據自身對食安的鑽研,一致指出輻射劑量單位不論是以西弗或貝克做標示,都不能在目前科學實驗室裡制訂出對人體有「安全標準」的絕對值。

本身是理工學院科學與技術研究博士的陳信行表示,知道不能透過人體實驗輻射劑量對人體的危害,因此輻射劑量的國際安全標準受到不少科學家質疑;目前可被偵測到輻射物質是銫134、銫137及錪131,但問題是,核子或原子爆炸釋放出的輻射僅此3種?

駐日代表謝長廷於2月底談及核災食品時說:「若符合國際標準就應該開放,個人的不安不該凌駕世界標準。一切應該以科學根據為本,若沒有查到不符標準的食品,就應該開放。」對此陳信行回應,化學品登記種類數以每秒1至5種的速度增加,座談前他上網查到當天國際登記種類已經破億;政府食安管制的化學數量僅117種,卻說要根據所謂國際安全標準把關,開放日本東海沿岸生產的食品進口,這樣真的安全嗎?

「個人的限制量絕對沒有安全標準。」常被推薦以專家身分參與食安公聽會的蘇偉碩說,醫學所講的暴露限制量,但暴露限制量是安全的嗎?他說沒有,因為找不到最低的劑量點。劑量對人體危害是正比關係,何況輻射物質種類及累積劑量對人體的危害,這些都沒有解答,「所以這是哲學的問題,不是科學的問題。」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