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之旅】德國柏林(下):祭壇的聖化

柏林大教堂。

文圖◎Arsone Lee

博物館王國

從布蘭登堡門向東,是菩提樹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沿著這條路可抵達德國柏林另一個重要景點博物館島(Museumsinsel),因見證19、20世紀博物館建築與文化發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博物館島位於柏林市中心施普雷島(Spreeinsel)北端,曾為柏林王宮的花園。18世紀末開始有考古學家倡議在島上建博物館,1830年出現第一座博物館,即今日的舊博物館(Altes Museum)。

舊博物館。

博物館島如今共有六座博物館,分別是收藏希羅藝術品和文化史藏品的舊博物館、以埃及文物為主要藏品的新博物館(Neues Museum)、蒐羅19世紀雕塑與繪畫的舊國家美術館(Alte Nationalgalerie)、展示拜占庭藝術品的博德博物館(Bode-Museum)、以重建伊斯蘭文物著稱的佩加蒙博物館(Pergamonmuseum),以及陳列古普魯士藝術的洪堡論壇(Humboldt Forum)。此外,島上還有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僅是觀賞這些雄偉的古典建築,就令人彷彿置身宮殿與神廟集中地,有目不暇給之感,更別提細品其內典藏的豐富人類記憶了。當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博物館島七成遭炸毀,今日所見乃是重建,更興起得之不易的感慨。

舊國家美術館。
博德博物館。

我們在博物館島的時間,不足以走遍所有景點,故僅選了佩加蒙博物館。買票後,見到和煦的陽光映照,許多人躺在草皮上享受日光浴,我們也入境隨俗,躺臥在林蔭下的椅子上小憩。伴隨偉大歷史的片刻安息,竟成為我們德國之行獨特而難忘的回憶。

佩加蒙博物館因收藏佩加蒙祭壇(Pergamon Altar)而得名,可惜我們參觀的時候,祭壇並未開放。佩加蒙這個位於亞細亞的城市有許多中譯,如帕加馬、別迦摩等,即是約翰去信的七間教會之一(啟 世錄1章11節)。位於別迦摩的教會頗為極端,既有至死不棄絕真道的見證人,又是撒但寶座之處。他們因沒有背道而受稱許,但當中也有人因聽從了巴蘭、尼哥拉一黨人的話而受責備。這叫我們深思,主誠然測透人心,我們是否也常徒有敬虔的外表,卻懷抱私心做出虛假的行為呢?

佩加蒙祭壇圖。

信仰的體驗

接下來我們走訪的是建於1843至1859年的柏林大教堂,曾是德意志帝國霍亨索倫王朝的宮廷教堂。相比於探入天際的哥德式教堂,巴洛克風格的柏林大教堂有如堅固的要塞,豎立在施普雷河畔。周圍沒有高於柏林大教堂的建築,突顯了這座教堂的雄偉壯麗。

柏林大教堂正門。

一般進入柏林大教堂參觀是需要門票的,但我們抵達時遇到主日崇拜,當然就以崇拜的名義進入。若要說有什麼差異,就是崇拜過程不能拍照,只能將教堂中的影像留在記憶裡。

教堂內空間極為寬敞,屋頂的透光設計讓陽光自然灑落,教堂內一片明亮。考慮到不諳德語的來客,柏林大教堂安排了英文同步翻譯,讓我們參與時不至於完全聽不懂。這時特別感到譯方言恩賜的重要,正在於降低聖徒相通的門檻。

柏林大教堂側門。

柏林大教堂屬於信義宗,我是第一次參加信義宗的崇拜,即便不考慮語言問題,仍是很新鮮的體驗。一言以蔽之,儀式走的是重視禮儀的高派教會(High Church),我若事先不知道,會以為是天主教堂。

崇拜前,十餘名服事人員身著形制不同的長袍在門口列隊,領隊者手持金色十字架莊嚴地進入會堂。崇拜過程中,多次安排詩班獻詩,引領會眾頌讚,其音樂水平之高,使我們有如置身聖樂饗宴。尤其第一首便是以管風琴伴奏的〈上帝此時臨在〉(God Reveals His Presence),詩班齊唱聲勢非凡,使人心生敬畏。但令我略感錯愕的是講道之短,竟僅十餘分鐘,讓習慣聽半小時以上講道的我不太適應。後來才知,信義宗是將信息融入整個崇拜儀式,非專以講道傳遞信息,有點體驗教育的精神。

服事人員入場。

我的英文水平差強人意,多數時候仍是鴨子聽雷,更多是被音樂觸動。但仍感謝主,讓我有機會體會不同教會的崇拜方式。基督的身體包容萬有,在一些環節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在所難免。我們只當不斷本著聖經檢視,是否信仰同一位上帝?是否以主基督為元首?是否聽隨聖靈的引領?如此,雖存在差異,卻仍可肯定彼此同在一條信仰的路上。 (全文完)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