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遇見不一樣的信仰風景

(相片提供/Freepik)

◎K

我是曾就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神學院的外教派學生,畢業後也回到所屬教派服事。最近看到《台灣教會公報》的臉書粉絲專頁上一篇台南神學院實踐神學研究中心主辦的活動新聞泛起漣漪,我覺得自己有些經驗和看見,在此提供小小的反思。

當初因為仰慕長老教會的本土意識,不像我所屬的教派(華語教派)傾向避談政治等因素,選擇就讀長老教會的神學院,以期擴展自己的視野與神學思考。然而我也發現一些有趣的地方,譬如說,信仰成長背景僅參與個別長老教會地方堂會的同學,在上一些課程時,可能完全不了解一些海外宣教機構在做什麼。根據我很粗淺的了解,就連長老教會內部,有無參與過大專或普世活動者,彼此的思考和關注也落差極大。

雖然長老教會不是那麼完美,但在神學院中,我確實更進一步看見宗派的優點與侷限。例如在神學院接觸的禮拜學,就有長老教會的特色和實踐,使我看見敬拜的模式並不侷限於所謂的「敬拜讚美」。然而,也在與同學的討論中,一起反思怎麼融合或欣賞不同的敬拜,並更深體會人是何等有限,上帝的國度又是何等豐富。

在這之中,當然還有一些沒辦法梳理清楚的地方,諸如人性與權力,這也是我個人一個很大的學習。這些跨教派的經驗,仍在我日後的服事上,提供很多當初沒有想到的幫助。(作者為基督徒)

您對教會或社會有什麼看法?歡迎站在信仰角度回應,也歡迎回應本報的文章與新聞。文長勿超過650字。本報有刪改權,恕不退稿。公報廣場文章不代表本報立場。來稿可用筆名發表,但須註明真實姓名、聯絡電話與地址。若投稿兩個月內未通知採用與否,請另行處理或改投他報。投稿請多利用email:write@pctpress.org;傳真:06-237-8882。請勿一稿多投。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