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教社與壯闊台灣辦急難救助訓練 學習事故應變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台北中會教社部於5月18日在艋舺教會舉辦急難救助訓練,邀請壯闊台灣團隊傳授事故現場應變與如何止血救援。北中教社部長李仁豪表示,台灣近日地震頻繁,人人都需具備救災概念及基礎技巧,至少可先救自己,有餘力可幫助別人。

(攝影/林宜瑩)

壯闊台灣發展部主任葉甄宜表示,壯闊台灣從2020年創立至今滿4年,主要目的是建立台灣社會安全韌性;也與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台灣緊急醫療協會、內政部消防署等單位一起合作,教導民眾在災害發生時如何應變、擬定安全計畫、知道事故現場的處置原則,以及如何協助傷患的救助照顧。而這次急難救助是「後盾計畫」災害應變基礎課程,透過實際的操作,除保護自己也能幫助身邊的人。

在專業教官的傳授下,北中各教會50多位兄姊認識事故現場處理與親自操練止血。事故現場應變步驟包含先評估環境安全、移動到安全處、撥打求救通報電話、尋找醫療設備或可替代應用資源、協助進行安置。而止血步驟則首先是求救通報,可撥打110或119;接著要觀察現場四周、確認事故現場是否安全,再檢查傷患出血的源頭,依傷情進行加壓止血、填塞止血或綁高綁緊。

(攝影/林宜瑩)

操練前教練說明,人受傷若大量出血,4至6分鐘內就會癱軟無力,因此須立即以繃帶或止血帶止血、保命,也可用身上衣物、皮帶來止血。另止血原則以心臟為方向,四肢截流以最上位為優先,且處理止血比骨折優先,也不用擔心組織壞死問題。按壓止血如CPR以雙手疊放用掌心重壓在傷口處,但重點在於一直重壓;而填塞止血則是用繃帶先纏繞自己手指兩三圈,再塞進對方傷口內,重複動作至填滿後,施以按壓止血;也可先用止血帶與上述止血方法並用,但要記得不可鬆開,等待到救護人員抵達、接手處理。

在分組操作時,教練也拿人造血漿模擬出血狀況,學員則從最開始感到驚慌,直到調整情緒、按教官指示止血。與會者表示,透過這次的基礎訓練,學習到真正的止血技巧,期望能在急難時幫助自己及他人。

(攝影/林宜瑩)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