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主日學講座 劉清彥談陪伴的影響力

(攝影/王子恆)

【王子恆高雄報導】疫情過後兒童主日學人數下降,教會界持續思考如何著力兒童事工;台南神學院實踐神學研究中心與高雄中會教育部於5月18日假右昌敬拜中心舉辦講座「從繪本看兒童的心靈世界」,邀請到知名兒童繪本作家、人稱「阿達叔叔」的劉清彥,分享生命故事與兒主教學經驗。

「如何進入孩童的心裡?」「主日學老師在兒童的生命中扮演何種角色?」劉清彥以問題開場,邀請與會者思考目前主日學教學現場所面臨的問題;許多情況是在有限的人力中找尋願意服事的同工,排定各週教課時間彼此輪流交替,老師們運用週間時間備課、整理課程內容,接著在主日短短幾小時的時間照著教材講完聖經故事。

這樣制式的教學模式雖然完成聖經知識傳遞的教學任務,但似乎無法真正了解孩童們複雜的心靈世界。劉清彥認為,主日學老師的角色不應只是把教材教好,而是必須做好牧養的工作;而牧養的工作中,「陪伴」兩字即是重點,是老師與孩子建立關係的關鍵,也是走進孩子心靈世界的鑰匙。

(攝影/王子恆)

他分享自己年輕時在主日學的教學經驗。當時該班級中有不只一位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學生,是被所有老師視為問題班的班級;他透過陪讀班、共同寫週記等方式,讓孩童敞開心胸,分享生活中的大小事,進而了解到原來在孩童課堂中躁動不安的表現,是來自於無法克服的生理隱疾。

劉清彥就這樣透過經年累月、長時間陪伴這群孩童,關心孩童的身心狀況及其背後的家庭狀況,一起度過考試、升學等人生關卡,讓孩童感受到老師始終不變的愛與關心。當年的兒童如今都已長大成人,不但取得各自的人生成就,甚至有投身特殊教育工作者,成為劉清彥最好的生命夥伴。

劉清彥也坦言自己在10歲那年遭到性騷擾,而這個事件造成嚴重創傷,是成長過程始終揮之不去的傷痛;很慶幸的是能遇到影響自己一生的主日學老師「盧公公」、盧俊泰長老。盧公公觀察到劉清彥是所有學生中最不快樂的一位,進而發現需要心理支持,因此邀請劉清彥每個禮拜固定時間與他一起慢跑,過程中彼此分享、建立情誼。盧公公的陪伴與關心也讓劉清彥漸漸打開心門,醫治兒時受傷的回憶;而這段「友誼長跑」長達40個年頭,直至今日他們依然保有每個禮拜固定慢跑的行程。劉清彥表示,自己無法詳細記得年少時主日學課程內容,但永遠記得老師陪伴的回憶。

(攝影/王子恆)

劉清彥強調,陪伴是有意義的存在,陪伴帶來安慰、帶來成長、帶來生命的影響力、帶來翻轉逆境的勇氣;陪伴也是雙向的,如同雙眼失明的知名作家海倫凱勒(Helen Adams Keller)與她的啟蒙導師蘇利文老師(Anne Sullivan Macy)之間的互動,甚至長達56年之久,是兩個生命緊密的連結。他推薦呈現不同的陪伴與關心形式的繪本:《小喜鵲和岩石山》《我說話像河流》《芭芭的花園》和《醜小芽兒》給與會者們。

最後劉清彥勉勵在場兒主老師們,給自己設定兩年的時間來陪伴孩童,如同耶穌在世上時陪伴門徒、也陪伴信徒,期待老師們能成為翻轉兒童生命的重要推手,在孩子當中不僅僅留下印象、也要留下影響,見證上主帶來的改變。(攝影/王子恆)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