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的意義

◎陳致均

小時候的奉獻,是去主日學前爸媽塞在我們口袋裡的10元。小小的手把玩著錢幣,手汗溽濕了金屬,再投入主日學的奉獻袋裡。中學、大學時的奉獻,是每週或每月的零用錢,約定俗成地以50元或百元鈔,週週規律地投在主日禮拜。還沒有賺錢,不用什一奉獻,或奉獻大筆的金額,畢竟這些錢,都是父母給我們的──他們是這樣說的。

出社會的奉獻,是紮紮實實的十分之一,好像看到實質的數字金額,就等同於自己長大成人了一般,卻總是在父母親嚴嚴地告誡:「你的薪水要什一奉獻!」時,又像是回到了小時候。

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拉基書3章10節)這或許是大家提到奉獻時,最常被提出來的經文。我們或許也曾接受到這樣的教育,亦即什一奉獻是一種對價關係,呈現1:∞的比例,我們的十分之一,將帶來超乎我們所想的屬天祝福。

然而奉獻的本質,從來就不是對價的關係;奉獻也不是抽刮刮樂,花費少量的支出以換來高額的獎金。如果說傳統解經方式將奉獻為因,祝福為果,那不如逆轉來詮釋:人將從十分之一的奉獻行動,而得以認知到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帝所賞賜的說不清、屬不盡的福分與恩典。

換句話說,透過什一奉獻,我們將認清,我們所有的錢財、產業、福分、乃至生命,都是上帝賞賜。由此觀之,奉獻是人領受上主全備恩典的記號,是對恩典的回應,同時也是以己之領受供應聖工,而與聖工有分的行動。

奉獻的意義,在於樂意回應上帝的心。這顆心不是釣餌式的心態,不是害怕失去祝福的心態,也不是敷衍、應付的心態。奉獻在乎的是生命的擺上,因此不用跟別人比較,亦不用害羞。重要的是,我們有無認知:我們所有一切,皆為上帝所賜,而我們是否為此感恩?(作者為高雄中會鹽埕教會傳道)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