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浩然(諮商心理師)
在我的工作中,常面對來訪者帶進會談室的情緒,其中「生氣」是常見的表現之一。然而,生氣並不僅是表面的憤怒,它可能包含著更多層次的情緒,只是當事人未必察覺。
舉例來說,當先生忘記結婚紀念日,讓期待共度時光的太太獨守空房,太太可能會勃然大怒。又或者,當父親看到孩子的考試成績單後,嚴厲責備孩子不用功。這些生活中的例子不勝枚舉。
有時,引發憤怒的事件本身並不嚴重,以致於被責罵的一方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結果,雙方都怒氣沖沖,導致更大的衝突。
那麼,為什麼說生氣可能包含著多種情緒呢?以第一個例子來說,太太的憤怒可能源自於:1.對無法擁有浪漫紀念日的失望;2.「我們的結婚紀念日對先生而言不重要」的想法;3.「我又被忽略了」的感受。
反過來看,先生的憤怒又可能來自於:1.一整天在辦公室忙碌,甚至可能被同事的錯誤波及;2.回到家還要面對太太的怒氣,感到辛苦沒被體諒;3.覺得只有被要求、被期待要滿足太太的需求。
兩人內心可能都積累了深深的委屈、挫折和難過。這些未經消化和整理的情緒如同肩負重擔,一股腦兒地爆發出來,導致衝突的產生。
就像冰山一樣,表面上我們看到的是太太憤怒的行為,但內心深處卻隱藏著諸多感受、期待和想法。更深層次的是,太太可能因此感到自己不被愛,進而影響自我價值,認為自己不重要或可有可無。同樣,看似憤怒的先生,內心也包含著多層次的訊息。
一個人在憤怒時,很容易採取指責、咆哮、批評等動作,或露出嚴肅的表情。但在這些外在表現背後,可能隱藏著孤單、害怕失去控制或被壓抑的傷痛。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感到生氣是自然的反應。然而,在關係中,如果我們能花時間探索憤怒的根源,消化整理後適時向對方解釋「我為什麼生氣」,就有機會創造良性的互動和溝通氛圍,讓彼此的關係更加親密,情感更加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