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的講台

Photo credit: Rickydavid / CC BY-NC-ND

張辰瑋

我常在想現在台灣教會的講台是遇到了什麼樣的困境,為什麼有些人在教會中總感覺得不到造就?講台上的信息似乎也跟他們自己的生命有些距離?

台灣教會講台容易有的問題是,傳道人在傳神的道的同時,也在無意識地推銷某種中產階級的教會文化,這種文化是3、40年前華人教會所形成的,後來卻變成一種基督徒生活範本。許多傳道人無意間會藉著聖經講述中產階級心中理想的基督徒生活,並以此鼓勵信徒。

例如,在傳福音方面,有傳道人講他自己在大學期間如何向全班同學傳福音,擬定計畫、定期關心,最後帶了許多人來教會的見證;在靈修方面,有傳道人說他是如何先從查經班慕道,學生時代每年都把聖經讀過一遍,當時的團契還要求大家背整卷聖經;講到工作時,有傳道人說當初當兵或當公務員時,上級如何脅迫他幫忙做假帳,他堅持不肯卻被長官賞識而被提拔;講到婚姻與家庭時,就有傳道人講說他是如何禱告、等待對方、找輔導約談、一起事奉、如何不被性所誘惑、建立基督化的家庭……等勉勵人的故事。

這些敬虔的生活是我們的模範,是某種實踐神話語、活出基督樣式的方式,但當講台上傳道人在講自己或身旁的經驗與見證時,這種敬虔生活也隱含某種文化預設。敬虔生活對於中產階級、軍公教人員、知識分子而言是比較容易達到的,因為在3、40年前,這正是他們所形成的教會文化。而這種文化,對於年輕人、底層階級、少數族群而言則是有距離的,以至於傳道人很誠實地用自己的處境傳神的道,但台上、台下的處境開始有了落差。

教會的講台上常出現平穩的講章:如何靠著信心勝過軟弱、如何有工作後穩定奉獻、如何理智地談一段感情、如何想辦法空出時間來讀經,但台下信徒所面臨的處境卻更複雜、更破碎。這時信徒就容易開始懷疑為什麼自己無法活出台上所講的得勝、喜樂的生命?為什麼台上的信息很難回應現在遇到的問題?傳道人也會開始感到灰心,為什麼自己的勉勵對於信徒是無效的?為什麼這個世代似乎不如以前那般敬虔了?

福音本質是永恆不變,但實踐神話語的方式會隨著時代、族群產生典範轉移,如果傳道人沒有意識到典範轉移正在發生,仍想複製過去或國外的經驗,那信息就很難回應台下的生命。

人生很複雜,教會也很複雜,一位牧者不能只靠過去的經驗或四平八穩的講章度日,若牧者無法隨著信徒一起成長,體察神的道在更多不同處境中的應用,那1970年代中產階級的講台與底下的信徒永遠都會有著一個時代與文化的距離。 (作者為長老教會青年)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