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趙頌揚(長老教會青年)
異鄉的呼喚
2023年初,因著友人的介紹,本人有幸參與耳聞已久的科普特正教會禮儀。當天為正教會聖誕節的前一晚,即平安夜。因為台灣科普特正教會並沒有自己的教堂,便借用南港玫瑰天主堂舉行正教的平安夜禮儀。參與者約莫30餘人,多為外國面孔,少數為天主堂教友,以及如我一般聞風而來的人。這天我結識了科普特正教會負責牧養在台埃及人的奧古斯丁(Augustine Rezk)神父,並持續合作至今。過程中,除了對科普特正教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我當時並沒有想到,會從這位來自埃及的神父身上,見到上主所賜給他們的恩典,是何等豐盛。
科普特正教會相傳由馬可福音的作者聖馬可所設,在基督宗教歷史的洪流中,一直保持著古老的傳統與信仰。雖有部分的神學內容與改革宗有所不同,但兩方仍同為普世教協(WCC)的成員。早在2016年,便有少數的科普特正教宣教團體來台,並與本地教會合作;奧古斯丁神父則在疫情後開始負責台灣的事工。當時他並不是常駐台灣,而是奔波於埃及和台灣兩地,主要於重大節日,如復活節、聖誕節前來主持禮儀。科普特正教會在埃及當地約占總人口的10%,在台僅有十多個埃及人會友,就算加上奧古斯丁神父所協助的衣索比亞正教會會友,也不算多數。我開始好奇,神父是為了什麼樣的理由,來到這個遙遠的島國,服務這麼小眾的族群呢?
跨教派的交響
在一次次對談中,我了解到,除了上述這些外籍信徒外,神父也十分希望能夠服務台灣的當地群眾,並透過社會福利、弱勢救助等辦法,讓基督的愛深入本地。聽到這樣的想法時,不免為神父擔心了一下,畢竟台灣已有大量的教會在具備更充足的資源條件下做一樣的事,而神父還不會說中文,甚至台灣也沒有科普特正教會的教會,真能達到這樣的目標嗎?
2023年4月,因著多方的協助與接洽,我引薦科普特正教會至七星中會濟南教會舉行正教復活夜禮儀,並且藉此與濟南教會、台灣聖公會聯合舉行了一場跨教派座談會。本著基督接納萬民的愛,濟南教會除了免費出借場地,也為奧古斯丁神父在台事務上提供無以計數的協助。而科普特正教會在長老教會舉行禮儀,以及跨宗派三方代表同台座談的罕見場面,更是得以在台灣實現。
奧古斯丁神父與濟南教會神學教育牧師鄭仰恩、台灣聖公會神學生王彥軒的座談會,從教派歷史一路聊到宣教與展望,更是為教會間的合作開了史無前例的大門。許多參加正教會禮儀的埃及信徒不僅讚嘆長老教會的悠久歷史,也對教會的普世大公視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著這樣的跨教派合作,耶穌所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的精神,在現代的台灣以新的詮釋出現在眾人眼前,並得以深化。
無法抹滅的宣教心
在協調兩邊教會舉辦各種活動之時,我對奧古斯丁神父有了更深的認識。他待人柔和、謙虛。禮儀中,他會不時中斷,為參加者講解禮儀的涵義;會後,也開開心心地與每位參加者寒暄,拍照及提問也是來者不拒。神父身段柔軟,對各樣的邀請總是欣然參與。除了前述以科普特正教會為主角的活動外,他也曾受邀出席2023年12月9日的世界人權日紀念晚禱,與德國牧師以及在台的香港、圖博代表及會眾分享埃及人權現況。
以一位不懂中文的外國神父而言,可說是非常積極地投入教會活動,而他心中在台灣設教的希望,仍然如磐石般不動不搖。2024年初,科普特正教會再度與濟南教會合作舉行正教平安夜禮儀。禮儀後,他提出在台設教的想法,並且在台灣租屋、學中文,逐步回應上主植在他心中的使命。
奧古斯丁神父在台灣的生活並不容易,因著預算考量,只能居住在離市區十分遙遠的地方,每天通勤於會友住家、教會以及中文課教室之間。然而,神父似乎有用不完的體力,奔波之餘仍不忘設教的需求,對各種未明之事總是親力親為,積極扮演埃及的科普特總會與台灣之間的橋梁。
設教希望的曙光
神父曾至閒置的天主教會勘查場地,也曾因著事務需求返回埃及。每當尋得一絲設教相關的資訊,哪怕要面對台灣多如牛毛般的法令規章,他也是想盡辦法一一了解現況,並於會友、埃及總會間協調溝通。雖然透過介紹,來自天主教會以及埃及會友等各方的幫助可說是沒有間斷,但神父所面對的困難總是來得更多、更快。
神父的腳蹤不僅在實體生活,也在虛擬網路裡,他不斷地克服語言差異,在中文網站上尋覓任何有機會設教的地點,再努力地從教會需求以及相關法規中抽絲剝繭,細細評估。在旁協助的我不只看到神父面對困難時,所表現出的堅韌,甚至有時必須由我本人,向神父報告突如其來的壞消息,他仍然笑笑地說:「That’s OK, thank you so much.」(沒關係,非常感謝你)神父常在對話中說「因著上主的恩典」或是「為著我的軟弱」等詞語,雖然身負大任,卻總是謙遜地降低自己。我所看到的,是個「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馬太福音20章28節)的榜樣。
2024年春天,奧古斯丁神父大多數的時間已留在台灣,並對設立教會的法規、所面對的困難有了更多了解,也藉著來自各方的幫助,他對設教工作有大致的想法。在歷經重重的困難、轉折和挫敗之後,4月時終於尋得地點,準備於台北市文山區設立教會。
在奔波之餘,時間也接近了科普特正教會的復活節,科普特正教會並將再度與濟南教會合作,舉行復活夜禮儀。雖然因著教會地點的選定,這次的禮儀極有可能是最後一次與濟南教會合作,但雙邊的情誼絕對不會因此而中止,因為這兩個看似在各個層面上位於兩端的教會,所分享的是一位上主所賜的愛,成為彼此的弟兄姊妹。
目前科普特正教會的所能做的,離奧古斯丁神父所設定的還有不小的距離,然而,因著這位神父的堅韌,以及不輕言放棄的態度,當初一度讓我覺得懷疑的目標,似乎已經不再那麼模糊,而是有了逐漸清晰的輪廓與形象。
與奧古斯丁神父相識短短的一年餘,我看見這位牧者為著上主的緣故,刻苦艱難地在異地行走,也看到他欣然擔起上主加在他身上的沉重擔子。雖然我對科普特正教的教義、禮儀仍有許多未知之處,卻已經從奧古斯丁神父的身上了解:不論在世界上的哪個角落,上主的光芒不偏袒也不隱藏,照著台灣,也照著這位行走其間,來自埃及的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