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展開一年一度的「我愛台灣宣教營」(ILT),吸引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印度及紐西蘭等六國的教會青年參與。本屆活動以「向著標竿直跑」為主題,呼應巴黎奧運,同時記念長老教會在台宣教即將屆滿160週年。ILT行前會7月4至6日在新北市崇光高中舉行,隨後參與者前往台灣各地教會,協助舉辦夏令營並進行社區關懷等活動。17至19日舉辦行後分享會。
|嘉義中會祥和教會|深深做連結 感受地方情

【Dalul專題報導】嘉義中會祥和教會自「我愛台灣宣教營」(ILT)推動以來,就一直積極參與其中。雖然ILT曾因為疫情而暫停舉辦,不過在ILT復辦後,教會就重新加入接待行列,以多元活動深化國際交流和同工培育,包括認識在地文化、參與服事,以及青年意見交流。教會牧師徐鈺定表示,接待普世青年不僅拓展了教會視野,還培養了與不同背景人士合作的能力,這些互動使會友更了解國際事務,同時強化了自身的服事能力。
徐鈺定介紹,這次教會接待了兩位普世青年:美國的凱依‧古雷格斯基(Kai Gregorski)和印度的拉爾卡旺蓋哈(C. Lalkhawngaiha)。除了安排他們認識祥和教會周邊環境和嘉義地區特色外,還有最重要的事工參與──與教會青年共同舉辦2024年暑期兒童營。這是祥和教會一貫的安排,希望透過普世青年的生命經歷和服事方式,為教會帶來新氣象。
拉爾卡旺蓋哈分享,參與兒童夏令營讓他感受到台灣的熱情與魅力。由於他在印度時就致力於兒童宣教,因此在這次營隊中觀察祥和教會青年的服事方式,讓他獲得新的思考和經驗。年僅16歲的古雷格斯基曾來過台灣,能與小朋友進行簡單的中文對話。她表示,儘管語言有些障礙,但重要的是在陪伴這些孩子的過程中,分享來自不同生活背景的經驗與感受。
徐鈺定特別指出,這次普世青年的年齡分布較廣,30歲的拉爾卡旺蓋哈和16歲的古雷格斯基為教會服事帶來新的啟發。透過與這些普世青年互動,祥和教會的本地青年能從宣教的角度建構自我的世界觀。她鼓勵青年多多參與其中,透過實際參與和服事,在技能、語言、宣教等方面得到培育,未來能成為雙向交流與見證的橋梁。
|台中中會復興教會|親子多語營 愛越走越深

【洪泰陽專題報導】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主辦的「我愛台灣宣教營」(ILT),於7月6至17日進入「各地中區會、教會拜訪與服事」階段。台中中會復興教會於10至14日,舉辦「活命樹」暑期多語親子共學營,邀集教會主日學、台語親子共學團、中興大學長青團契的學生、韓國普世青年金寭秀(Hye-Su Kim)、日本普世青年李庚守、榎本光太以及印度普世青年蘭赫魯艾瑪維(Rebec Lanlhruaimawii)參與。
「活命樹」共學營有聖經、聖詩、台語俗諺和手語教學、認識台灣與不同國家關於樹木的故事、園藝、木工等。各國青年以各自的語言使用繪本或圖片講故事。蘭赫魯艾瑪維、金寭秀分別用米佐語和韓語以薩索(Sandy Eisenberg Sasso)和萊文(Amy-Jill Levine)合著的繪本《奇妙的芥菜種》來闡述耶穌的芥菜種比喻;榎本光太用日語講述鄭清文〈阿里山の神木〉;李庚守用日語講〈開花爺爺〉;金寭秀用韓語講〈買下樹影的人〉;蘭赫魯艾瑪維用米佐語講米佐蘭姆〈翅膀受傷的鳥與樹木〉的傳說。各個故事亦有台語解說。營會選用陳主顯《台灣俗諺語典》有關樹木的台語俗諺作教材,例如〈無風無雨,倒大欉樹〉和〈樹大,椏蔭人〉等,有台語解說和手語老師連淑貞手語教學。
普世青年在營會中體驗洗ò-giô-á(愛玉,台灣特有種)、木工、種植蔬菜與果樹。14日主日,營會學員與普世青年用手語和台語獻詩新《聖詩》第7首〈行佇山林小路吟詩謳咾〉,普世青年用自己的語言在禮拜中四部合唱〈至好朋友就是耶穌〉,連結普世與定根本地。
復興教會牧師林碧堂表示,教會實踐與傳揚福音的路線至少有三種:一、保羅的路線——用最通行的語言傳福音;二、路加的路線——聖神降臨在聚集的使徒身上,使徒同時講起各式各樣的語言,向萬國萬民傳揚福音;三、約翰的路線——在約翰福音,耶穌命令門徒彼此相愛,像耶穌那樣犧牲。本次「活命樹」共學營是路加的路線。從保羅到路加,從路加到約翰,路線與層次都不同,越來越困難,需要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大,對靈性的考驗是越來越強烈,但愛的生命會越走越深。
|彰化中會竹塘教會|兒童營服事 拓展國際觀

【洪泰陽專題報導】2024年,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主辦的「我愛台灣宣教營」(ILT)以「向著標竿直跑」為主題,來自各國的青年陸續在7月第二週前往全國八處的地方教會。彰化中會竹塘教會也利用7月8至12日的每天下午舉辦「竹塘教會暑期兒童營~藝FUN客」營會活動,邀集教會青年與ILT的普世青年,一起協助完成每年暑假的教會重點活動。
竹塘教會牧師莊孝盛表示,教會每年都會爭取ILT的普世青年來竹塘,今年有來自韓國的張葉蘭(Ye-Ram Jang)和印度的基昂特(Lalremsiama Khiangte)兩位普世青年,以及愛台志工Selrepe(巴柔茵)協助營會活動的辦理。莊孝盛解釋,這樣規劃是因為竹塘是鄉村教會,為了讓教會的青年能夠與國外青年多方交流,熟悉彼此的文化特色,進而讓地方與國際連結,所以活動上也設計讓國外青年能夠參與。
莊孝盛表示,竹塘教會每年的夏令營,都會有來自竹塘地區周遭村里的學生參加,人數在疫情前都可以達到百多位,但因為疫情三年的影響,再加上周遭許多所國小也利用這段時間辦理各種營會活動,讓今年參與的學生人數僅約有30多位。
總會青年幹事李信仁牧師利用週間,前往每一間接待ILT青年的教會關心。來到竹塘教會時,他表示,舉辦ILT能讓各國青年們有互相交流分享的機會,讓普世青年有機會參與各教會目前正進行的社區關懷與探訪、短宣隊與文化體驗教育等活動;對台灣教會青年來說,可擴大個人信仰的普世觀。李信仁表示,今年竹塘教會青年舉辦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營會活動,透過合作與分工的服事精神來學習與成長。
莊孝盛表示,教會利用現有設備設施,讓普世青年協助完成營會中的各項活動內容,包含歡樂動唱、品格戲劇、大地遊戲、美勞手作以及水球大戰等。這些的內容都是由教會青年一手策畫與執行。此外,15、16日教會也帶領ILT青年們前往二林喜樂保育院,除了認識彰南地區的社福宣教歷史,也親身投入公益產業的製作與分享,讓這些青年在今年參加台灣宣教營能夠收穫滿滿。
|Payuan中會Ciulaku、Drakki教會|異文化委身 與在地同行

【林婉婷採訪報導】7月6至17日,參與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主辦的「我愛台灣宣教營」(ILT)的普世青年們前往各中會、族群區會與地方教會,認識在地環境、文化也參與教會服事。
曾多次接待ILT青年,今年再度參與普世事工的Payuan(排灣)中會Ciulaku(長樂)教會、Drakki(牡林)教會,帶領來自韓國、日本的青年參加部落感恩節暨成年禮活動、認識南排灣族宣教歷史,並在夏令營、文化健康站、主日禮拜、團契中與部落兒童、長輩、青年們互動。
Ciulaku教會、Drakki教會接待的普世青年為來自韓國的大學生崔智敏(Jee-Min Choi)和來自日本的高中生崔玲(Ryong Choi)。一行人於7日參與夥伴教會、Payuan中會Sagaran(莎卡蘭)教會的感恩節暨成年禮活動,隨後南下前往恆春半島;8日開始預備迎接為期四日的夏令營,與小朋友們玩水、踢球;13、14日參與教會的青年主日、聖禮典並在禮拜中獻詩,另有在地遊覽行程。
Ciulaku教會、Drakki教會牧師Vavauni Ljaljegean(法法吾妮‧拉樂歌安)受訪時指出,今年行程設計較特別的是參與Tjavadran教會的文化成年禮,製作成年女性配戴的耳環、認識成年排灣族人的責任。夏令營是與台南聖教會合辦,與會的13位小朋友只有兩位曾接受小兒洗禮。Vavauni Ljaljegean點出,雖然在地的傳統民間信仰氛圍濃厚,但現在已經有十位小朋友會到教會來。
雖然Ciulaku教會、Drakki教會是小型教會,但已多次接待普世來賓,Vavauni Ljaljegean指出,是否參與普世事工仍需要評估教會的能力,她認為比起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願意接待的心;教會也會派青年前往行前會,旨在讓接待過程更順利。她感謝上帝保守與使用,雖然很多時候自己能力不足,也會有身體疲累的時候,但還是希望能盡可能陪伴、激發出在地動能。
Vavauni Ljaljegean提醒,參加ILT是學習宣教與服事、委身,並且在參與不同文化與環境的過程,經歷耶穌基督的愛。期許ILT的行前訓練能更確實、同工也學習自律的功課,要以「與在地人同在」的心態來參與事工,不然營會初衷恐怕無法維持,相當可惜。
行後分享會 普世合一用愛連結彼此
【林宜瑩新竹報導】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主辦的「我愛台灣宣教營」(ILT)於7月18日晚在新竹聖經學院舉行閉會禮拜。美國長老教會(PC(USA))宣教師馬約翰(John S. McCall)牧師以「我們愛,因神先愛我們」為題,分享了他27年來在台灣的宣教經驗。
馬約翰回憶,初到台灣時是36歲,在台東被邀請主持電台節目《馬約翰牧師的葡萄園》。原本他因語言能力不足想婉拒,但邀請他的姊妹鼓勵道:「Trust God!依靠上帝就好了!」於是馬約翰接受挑戰,每週花一天時間準備15分鐘的節目,將在台東的生活經驗與聖經教導相連結,成為節目特色。
有次在修車廠,一位聽眾認出馬約翰並稱讚:「你講華語的腔調很可愛。」這句話當時讓馬約翰感到受傷和難過。然而,在向上帝祈禱時,他得到回應:「不要難過,我會用你可愛的口音,讓更多台灣人知道我愛他們。」這個經歷讓馬約翰深刻體會到上帝的愛和使命。

馬約翰強調,分享上帝的愛並非易事,特別是對來自美國、韓國、紐西蘭、加拿大、印度、日本等國的普世青年而言。他們克服炎熱天氣、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來台灣服事教會和他人。馬約翰代表台灣感謝這些青年的付出,同時也鼓勵他們思考:當初有感動來台灣參加ILT,「我們愛」是不是因為「神先愛我們」?
PCT總會青年幹事李信仁牧師介紹了ILT的詳細行程:23位普世青年從7月4日起陸續抵台,包含37為接待青年於5日在新北市崇光高中參加ILT行前會。6日起,他們被分派到全台各地的教會參與各項服事,包含台北、七星、台中、嘉義、彰化、Payuan(排灣)中會的教會,以及Bunun(布農)中會普世宣教部。17日普世青年再從各地返回齊聚竹聖,18日上午分享各自的服事經驗,下午則進行各國傳統服裝、詩歌、文化及信息分享。李信仁很感佩這些普世青年與接待青年的辛勞,以及各地教會、愛台青年志工的努力。
閉會禮拜上播放了活動紀錄影片,由影音同工李其育、許家穎拍攝剪輯,現場充滿笑聲,也有人不禁喜極而泣。隨後進行頒獎儀式,每位參與者獲得用雷射雕刻原文姓名的台灣樟木獎牌,由PCT總會青年特別訂製。馬約翰和李信仁為眾人戴上獎牌並依照國別祝禱,場面宛如完成一場上帝國運動會的頒獎典禮。最後,大家一起比愛心合影留念。

19日,青年們先參觀桃園龍潭的台灣棒球名人堂,之後多數普世青年搭機返國,部分青年則繼續在台灣進行私人行程。在PCT總會青年助理黃子田、許台立、王永宏與ILT同工的陪同下,眾人期許將在台灣的見聞和收穫帶回各自的國家與教會,深化青年普世交流和宣教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