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受難者寧人回憶錄發表 盼台灣不再有白色恐怖

(相片提供/政治受難者關懷及家庭支持服務台北據點)

【林宜瑩整理報導】衛生福利部、國家人權博物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所屬台北市松年長春社會福利基金會、「向生馬鞍藤:台灣政治暴力創傷跨專業療遇協會」、奇異果文創等單位合作,於8月17日在東華大學文二講堂舉辦「《寧人回憶錄:台灣精神病院裡的白色恐怖政治犯老頑童》新書發表會」。發表會當天,政治受難者寧人乘坐輪椅出席,他的好友政治受難者呂昱以及為其拍攝紀錄片的吳佩儒等人也陪同出席。

作者寧人(父親取名寧志遠、寧折生、寧人)於1946年3月8日出生,在高雄左營海軍崇實新村長大。他在24至36歲期間,多次因酒後失控發表反政府言論,在35歲時被判處四年有期徒刑,並在景美看守所代監執行期間出現幻聽和精神異常的症狀。此後,寧人輾轉於玉里養護所、高雄市遊民收容所和良仁醫院等機構安置,目前居住於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的溪口精神護理之家。也就是說,寧人在過去近50年的時間裡,都生活在療養機構中。

(相片提供/政治受難者關懷及家庭支持服務台北據點)

1983年6、7月間,寧人因幻聽嚴重,曾嘗試自殺。之後,他接受了每週三次、為期一個月的電擊休克治療,共計12次,並同時服用高劑量的藥物針劑。經過長達三年的治療,他才逐漸擺脫了「政治暴力後遺症」的嚴重影響。到了2019年,寧人的幻聽症狀已得到穩定控制,認知功能、記憶力和生活作息也恢復正常。然而,他仍表示自己「對國旗(國民黨)和白色恐怖沒有調適好……一直在疏導我自己。」

2022年2月,寧人開始提筆撰寫個人回憶錄《從一而終:政治上要做老頑童,不做老頑固》,並將完成的手稿交給臨床心理師彭聲傑。2023年,國家人權博物館拍攝了《政治受難者口述歷史紀錄片:寧人》,並在YouTube上線。同年10月,「政治受難者及家屬支持服務-台北據點」開始提供個人化身心創傷療癒服務。同年12月,法務部公告撤銷司法不法。2024年6月,78歲的寧人領取了國家補償金。

「這40、50年來,也沒有一個人知道我住在精神病院,那麼我有個希望是什麼?這麼多的前車之鑑,別再重蹈覆轍,不管你在台灣是哪個黨執政,都是一樣的。」罹患大腸癌三期的寧人在新書發表會上表示,自己心中已經沒有仇恨,也不確定哪一天會離開人世。他感謝所有人的幫助,也希望讀者會喜歡他這位老頑童寫的書。最後,他再次強調,希望不論未來台灣由誰執政,都不要再發生白色恐怖!

(相片提供/政治受難者關懷及家庭支持服務台北據點)

 

【若需要進一步協助,可聯繫以下單位】

  • 24小時安心專線:1925
  • 生命線專線:1995
  • 張老師專線:1980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