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榮採訪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委員會委員、台灣獨立建國大旗隊隊長余能生,已連續十年在暑假期間騎機車環島,並高舉象徵台灣獨立的台灣旗幟。余能生在9月1日接受採訪時分享這項活動的起源、動機,及他對台灣旗幟在當前社會中意義的見解。他指出,這項環島活動不僅是一種個人對土地的情感表達,也是一個持續推動台灣獨立運動的象徵性行動。
余能生回憶,這項活動的起源可追溯到2012年、母親過世後的那段時間。他表示,母親的過世對他來說是巨大的打擊,也促使他將情感轉移到台灣這片土地上。當時,他加入由蔡丁貴教授帶領的「公投護台灣聯盟」 ,認識了許多年長的抗爭者,這些人無私地為台灣的民主和土地奉獻,使他深受感動。
余能生進一步指出,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是他開始這項環島活動的另一個重要契機。這場運動讓他更加確信,推動台灣獨立和民主是一項長遠而艱巨的任務。於是,他在2014年購買了一輛重型機車,並於2015年正式開始每年環島一次。他表示,這也是一種探索台灣土地的方式,並借此拜訪他在街頭抗爭中認識的前輩們。
當談到台灣旗幟在當前社會環境中的意義時,余能生強調,這面旗幟代表著台灣人的反抗意志和追求建立新而獨立國家的決心。「人類的進步就是反抗的意志,台灣旗幟代表著這種反抗精神,也象徵著台灣人對於公平正義的追求,」他指出,雖然社會逐漸接受青天白日旗作為台灣的象徵,甚至有些台獨人士在國際場合不得不使用這面旗幟,但他認為,台灣旗幟的獨特象徵意義仍不可忽視。
作為長老教會會友與總會教社委員,余能生探討了基督信仰與社會參與的關聯。他強調,基督信仰不僅是個人信仰的指引,更是社會行動的基礎。他說:「耶穌基督是非暴力抗爭的始祖,他不僅犧牲了自己,還用愛與行動啟發了受壓迫者的反抗意識。」此外,他對現代教會的過度世俗化表達憂慮,認為教會應回歸謙卑與社會公義的核心價值,為無法發聲的人發聲、支援受到壓迫和不被公正待遇的人,而非追求經濟利益或世俗成功。
最後,余能生談到了基督教信仰如何影響他參與台灣獨立建國的理念。他認為,西方文明的進步與宗教改革密不可分,宗教改革改變了人心,激發了人們對社會和國家的參與熱情。這也是台灣人民在推動獨立運動時最需要的精神力量。他強調,耶穌基督的非暴力抗爭精神,以及對於公義的堅持,是他參與台灣獨立運動的主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