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tus
台灣近年來貧富差距擴大是不爭的事實,但令人擔憂的是,除了貧富差距,更存在著巨大的「認知差距」。部分收入水準較高的族群,對於社會底層的困境缺乏了解,甚至抱持著錯誤的認知。
最近在親友聊天群組看到,有硬體工程師直批最近拍板調漲最低基本薪資是「垃圾政策」,認為這只會導致物價上漲。更有專業技術人員直言,台灣根本沒有人領基本薪資,都是「外勞」在領。這些言論反映出他們嚴重脫節於社會現實。
根據勞動部今年4月底發布的「2023年初任人員薪資統計」,光是大學畢業生就約有23%的人只領基本薪資,工作一年後也有約16.5%的人領基本薪資。他們遍布各行各業,從餐飲服務業到製造業,默默支撐著社會的運作。這些人努力工作,卻因為產業結構、教育體制、勞動市場供需等因素,被困在低薪的泥淖中。
部分族群或許缺乏與基層勞工接觸的機會,導致他們對社會底層的困境缺乏了解。又或許是他們將個人成功歸因於自身努力,而忽略社會結構和機遇等因素,因此對低薪者抱持著輕視甚至無視的態度。但這種認知差距,不僅加深了社會的隔閡,更阻礙了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當政策制定者和社會輿論被這些缺乏同理心的聲音所主導時,低收入勞工的困境就難以得到重視和解決。
這種認知差距,如同一道無形的鴻溝,橫亙在不同社會階層之間,阻礙著彼此的理解和溝通。我們實在需要更多反思自身所處的社會位置以及擁有的資源和觀念,才有機會更好地理解彼此,創造一個更加公平、包容的社會。 (作者為長老教會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