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神學研究中心專講 矢板明夫談近期政治局勢

(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高雄報導】9月14日上午在高雄中會德和教會,有一場由台南神學院實踐神學研究中心主辦、高雄中會教社部和壽山中會教社部協辦的專講,邀請集日本記者、作家、時事評論員等身分,曾任產經新聞社台北支局長的矢板明夫談「新政府新時代的台灣與世界」。

矢板明夫首先談到近期連環被揭發的各縣市首長弊案,點出台灣制度設計問題,包含縣市首長權力過大、議會沒有發揮監督功能等。他直言,日本也有政治弊案,涉及金額換算下來約新台幣幾十萬、幾百萬元;台灣弊案動輒上千萬、上億元,這在其他國家也是少有的。他提醒,政治上不能相信個人道德,哪怕一個人有高尚的品德,但獲得權力後也可能有所改變,應該要設計貪官無法伸手的制度。

另外台灣政黨也有宗教化趨勢,不夠成熟、不務正業。矢板明夫強調,政黨目的是取得政權、施行政策,而判斷一個人清白與否是司法責任;在日本,發生弊案的政治人物會自行與政黨切割,或是政黨將其開除。但在台灣,政黨卻全力支持發生弊案的政治人物;若該政治人物最終被判有罪,是否表示該政黨要與司法對抗?尤其目前看來台灣司法並沒有特別針對性、沒有所謂政治報復。

(攝影/林婉婷)

至於「偵查不公開」,他指出不是為了保護加害者名譽,而是為避免未被逮捕的共犯滅證等。媒體要做好資訊揭露的工作,若有報導錯誤、疏失,則由媒體自行負責;警檢也要依照本身的調查需要來決定如何提供資訊。關於媒體,他也談到台灣焦點議題有壟斷性,現階段全台灣都在關心柯文哲弊案,忽略美國選舉、日本選舉、烏俄戰爭、以哈戰爭,以及中國和俄羅斯關係變化等其他國際事件。

中國國台辦稱柯文哲弊案是因為「反台獨」遭到政治追殺,矢板明夫說明這與柯文哲過往的政治表態是不符的,且若如此,不會有其他民進黨籍政治人物的弊案被揭發,應該有更多明確表態反台獨的政治人物會被針對。不過中國的發言,也確實會影響台灣政治人物的態度。

而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戰場是立法院的法案。包含刪減監察院預算、縮短中配入籍年限、不在籍投票等,矢板明夫呼籲需要持續關注。關於不在籍投票,最大難題在於100多萬名在中國的台灣人是否應開放?若採郵寄投票,如何避免中國政府介入?若採指紋投票,如何確保是本人意志、沒有外力脅迫?

(攝影/林婉婷)

矢板明夫延伸解析,由於人口流動、城鄉落差,為避免造成某區域要10萬票才能當選、某區域卻只要5000票就能當選的「票票不等值」狀況,日本會不斷調整選區,例如合併鄉村選區。而「票票不等值」也在台灣發生,例如離島、山地和平地原住民制度,這需要重新檢視、調整;他認為「照顧少數」和「選舉價值」是兩件事,可以投入醫療、交通、社會福利等制度和建設,但不代表一票有代表三票的價值。

專講最後,矢板明夫指出針對蔡英文時代走向賴清德時代的變化,以及各國對待台灣、對待中國的態度變化,強調雖然沒有正式建交,但台灣在國際的影響已經不容忽視。而基於中國內部政權的動盪,他認為對比成本更高的攻擊本島的大型戰爭、攻擊離島的中型戰爭,更需要留意的是中國透過進入領空、領海的外交事件製造小型衝突。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