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聽您好好說故事:後青春的繪本共讀

(攝影/林婉婷)

文、圖 ◉ 林婉婷(本報記者)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21世紀新台灣宣教運動推動中心高齡關懷事工小組與推動熟齡繪本閱讀的「後青春繪本館」合作,在8月2至3日與9日假高雄中會橋頭教會舉辦「繪玩伴老:熟齡繪本帶領人初階、進階培訓課程」。前兩天分別是初階、進階培訓,而9日則讓學員們分組,帶領橋頭教會承辦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長輩們閱讀繪本、進行延伸活動,最後讓各組上台分享教案。

實作中學習陪伴與觀察

9日上午的活動正式開始前,總會高齡關懷事工小組召集人陳義明牧師向長輩們說明,「繪本」不只適合兒童,更是全年齡的讀物。共同閱讀繪本和參與延伸活動,有助於促進長輩的認知與身體功能,以及提升關係連結、自我認同、彼此同理、情緒紓解與知識更新等。

在「後青春繪本館」的講師趙凡誼,帶領全體長輩、學員以毛巾律動來「共讀」繪本《來跳舞吧》,之後進入分組活動。能看見學員們以不同方式帶領長輩進入繪本情境,有的是問答,有的是合唱,有的是不同文化、經驗與知識的碰撞;不論年輕人或原住民,都努力用長輩更熟悉的台語對話,也會主動請教長輩、鼓勵他們分享。

(攝影/林婉婷)

實作後,各組領取「教案設計」學習單,依照表格指示填寫活動的地點、日期、時長、與會人數等基本資料,以及導讀繪本、核心主題、圖文元素、陪伴對象、教案設計者、帶領者、活動目標與預備器材等教案內容。而在活動的暖身、繪本互動、延伸活動、結尾等不同階段,需要註明時間分配,並記錄活動流程、所需器材與物品、互動觀察和心得。

繪本故事深入長輩內心世界

這次課程共分八組,使用繪本有《老伯伯的雨傘》《爺爺一定有辦法》《完美的正方形》《奶奶臉上的皺紋》《白雲麵包》和《皮皮貓》。

《老伯伯的雨傘》小組在導讀繪本時,配合書中「下雨」的情景,組員劉雪嬌特別將自己在60年前、還是幼兒時聽過的童謠〈雷在打〉 的歌詞,結合兒歌《兩隻老虎》的旋律,成為帶動唱曲目。而延伸活動則是以繽紛撕貼來妝點雨傘線稿,為避免有些長輩無法撕貼,另有預備彩色筆。

(攝影/林婉婷)

《爺爺一定有辦法》小組所選擇的核心主題是「創意聯想」,包含重新創造與建立意義。而這組的學員、長輩們都是女性,尤其六位長輩都是家中的長女,在手作過程彼此交流豐盛的生命故事,並建議以後可以視情況將繪本改為「奶奶一定有辦法」。

(攝影/林婉婷)

有三個小組都是導讀《完美的正方形》,該繪本文字內容較簡單,但有豐富的圖像元素,延伸活動聚焦在顏色、幾何相關創作。有一組學員特別提到,在場有位長輩看不見,學員們要協助他選擇顏色、完成作品;雖然該組都是男性長輩,但適當引導,還是能讓他們說出想法。

也有小組學員提到自己未來會做更充分預備,包含理解所帶領的長輩來自什麼背景、有什麼個別需要,例如年齡、識字程度、人際關係與社會參與程度等;希望在陪伴長輩們的過程能夠更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

(攝影/林婉婷)

《奶奶臉的皺紋》小組帶領讀者們正向面對自己的歲月議題。趙凡誼肯定學員們先以小道具的挑選和話題拉近與長輩們的距離。而《白雲麵包》小組邀請長輩們「畫出喜歡的麵包」,過程中與長輩們聊天、回憶往事;趙凡誼建議學員們可以透過「怎樣的情緒、發生什麼事件時適合配哪種的麵包」的引導,進一步了解長輩們的心理狀態。

而《皮皮貓》小組以活潑的方式來導讀這本充滿律動感的繪本。特別在講故事時以「留有懸念」的方式敘述,讓長輩可以接話、接唱,提升參與感。延伸遊戲是「鞋子和鞋帶」,訓練認知能力和手指動作,加上適當的競爭感、刺激有趣。學員們都很欣賞該組的風格,趙凡誼另點出,導讀繪本不是只有一種風格,鼓勵眾人不要小看自己的個性與特質。

(攝影/林婉婷)

先感動自己,才能感染別人

趙凡誼在總結點評時強調,帶領閱讀繪本時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染別人;若感覺這次的呈現不夠完整也沒有關係,因為人是動態的,本就需要不斷調整。她也提醒學員們在說故事時,要留意長輩們是否能看到繪本;若環境較為吵雜,可以協助複述長輩的回應,讓長輩感覺有被聆聽、被重視;給予長輩們更具體的肯定,不只是抽象的形容詞讚美。針對作品,除了預備不同的上色備案,也可以用粉彩紙來等美術紙當基底、紙板製作外框,完成品將比一般影印紙更具質感。

趙凡誼受訪時說明,若長輩們有視力的問題,導致看不清楚繪本,除了更具體描述圖像,還可以預備有觸覺性的繪本,或在延伸活動中設計觸覺項目。若是因為語言不通導致聽不懂故事,需要轉變為台語、客語、族語,則可以請同工在長輩身邊就近即時翻譯;雖然語言上難以面面俱到,但若能兼具多元化和個別化,這樣的貼心確實能夠吸引長輩們更長期參與。

(攝影/林婉婷)

針對活動的時間分配與執行,趙凡誼認為不一定要完成全部課程才算是完整,讓長輩們有參與感、有新鮮感,比完整執行教案還要重要。事實上,在導讀繪本過程中本來就有問答、互動,且延伸活動也不僅限於有作品產生的手作,因此就算沒有獨立成果也沒有關係,許多核心理念已經在過程中被傳遞,關係也在互動中被建立。

總會高齡關懷事工小組自成立以來,推廣高齡友善教會理念,也曾拍攝影片宣導失智友善。目前致力於全台各地辦理高齡事工活動帶領人培訓,觸及主題包含繪本、桌遊、肌力、音樂、銀髮自主、芳香按摩、生命故事書等;更多活動與即時資訊請見臉書粉絲專頁。


學 員 分 享

  勒慕樂嫚・拉勒挌安(排灣中會賽嘉教會會友)

我本身是部落文化健康站的照護服務員。部落長輩過去較少接觸「繪本」,我期待透過這次的培訓,學習如何設計相關課程,並能夠結合原住民族文化繪本。以往多認為繪本是給幼兒閱讀的童話書,但在課程中認識到原來繪本也可以激勵長輩們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生命故事。這讓我很感動。

(攝影/林婉婷)

  劉雪嬌(屏東中會鹽埔教會會友)

過去是我讀繪本故事給孫子聽,但在視力漸漸衰退後,我希望有人讀故事給我聽,所以來參與這次培訓。原本只是想當學員聽課,但因為有帶孫子來上課、他有上台分享;我也想說挑戰自己、跟著上台說故事,終於重拾自信。

我很喜歡課程中有一段話:繪本是一種語言的靈魂,可以讓增進腦力和心力、延緩老化,使人的身心靈更健康、更有趣。

(攝影/林婉婷)

  蔡齡萱(高雄中會援中教會會友)

我自己很喜歡繪本,過去經常為孩子說故事。我們教會也有投入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希望自己也能參與服事,因此來到這次培訓。在課程中學習到可以用更多元的方式來表現繪本故事,這種創造力和想像力是新的收穫。

跟小朋友講故事,比較多是「引導」向學習目標。而對長輩們講故事,因為他們的生命經驗本就豐富,更多是以繪本去連結、回顧,我們的角色反而是「聆聽」。

  石雅芳(高雄中會鼓山教會牧師)

我們都是彩虹媽媽。因為自己有小孩,所以有對孩子們說故事的經驗,但對長輩們的心思、心靈狀態較為陌生。若教會未來要投入高齡事工,我應該先接受訓練,才能夠對他們有所幫助。

長輩們的生命歷程很豐富,只要故事能觸動到他們,也很樂於分享,這點與孩子們很不一樣。與長輩們共讀繪本,那種一來一往的互動真是有趣極了。

(攝影/林婉婷)

  郭玫玲(排灣中會石門教會牧師)

我的個性喜歡與長輩、兒童相處。以前多接觸兒童繪本,看到有「高齡」主題很感興趣,因此毅然決然報名受訓。

雖然我們教會沒有承辦高齡事工,但松年團契會邀請我去分享;我認為未來可以將這次的學習應用在其中。之前也有鼓勵松年們分享「老照片故事」,透過繪本可以是另外一種切入點。

(攝影/林婉婷)

  連嫦美(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牧師)

以前牧會時,繪本多是應用在兒童事工,不過現在已是高齡社會,希望來學習繪本如何被應用在高齡事工。而這次課程也認識到許多不同類型與主題的繪本,以及如何設計延伸活動。

繪本看似簡單,卻蘊含深刻主題。長輩本身有豐富的生命經驗,繪本可以成為靈性關懷、更深入討論生命議題的切入點,也就是以聽者的「生命」為主體。這也可以成為婦女團契、松年團契的聚會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繪本裡也會有性別議題。可以留意男性(爸爸、爺爺)和女性(媽媽、奶奶)的角色在書中展現哪些特質、是否陷入性別刻板印象?建議說故事時還是要有性別敏感度,並且適時引導聽者進行反思。

(攝影/林婉婷)

  曾淑姿(高雄中會鼓山教會會友)

因為有少子化的危機感,意識到說故事的對象不一定是小孩子,希望來多學習一些知能,可以幫助到教會未來的事工推展。我是家裡老么,從小就很親近父母,也喜歡和長輩們一起,每次都會想起與已經安息主懷的父母相處的感動。而過去我在陪伴父母的期間,有感受到他們對老化的無力和感嘆,希望能透過繪本帶領長輩們看見自己生命的價值。

  陳韻嫻(台灣聖教會開山教會牧師)

開山聖教會有承辦C級巷弄長照站和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已多次來參加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舉辦的高齡關懷事工培訓。我覺得閱讀繪本很有意思,不只有閱讀樂趣,也有讓人化解糾結情緒、療癒的功能。透過課程,我再次見識到現在繪本的類型多元與出版的積極度,值得大力推廣。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