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2024年獲獎名單在10月中旬公布,和平獎由長期呼籲世界廢除核武的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獲得;物理獎與化學獎則都與人工智慧(AI)有關,展現AI技術發展對人類世界深遠的影響。
AI爆發式成長已是不可逆的趨勢,許多人在讚嘆AI能力強大的同時,不免憂心AI衝擊社會。不過,大部分的台灣人感受到的可能不是倫理議題的大哉問,而是台積電在科技革命中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及股市獲利所帶來的喜悅。
而經濟學獎得主所關切的議題,或許值得基督徒省思。本次經濟學獎由美國學者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與強森(Simon Johnson)獲得,他們長年探問著人類社會財富不平等的原因。他們十年多前在《國家為什麼失敗》中,探討經濟及政治制度對社會貧富差距的影響;現今則在《權力與進步:科技變革與共享繁榮之間的千年辯證》中,探問人類科技發展為何總是菁英階級獲利,是否反而讓一般人過得更慘。
文學獎由韓國女性作家韓江拿下,獲獎理由是「用強烈的詩意散文直面歷史創傷,揭露人類生命的脆弱」。她以韓國光州事件為背景的小說《少年來了》,寫下那些沒有聽從勸說回家,反而留在現場走向軍隊的少年故事,透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訴說與暴力共存的人性尊嚴。
事實上,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向前看的呼籲從來不曾停止,但唯有適時「向後看」,才能確保社會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科技進步或許可以讓人類走更快,但是人文反思才能讓人類確認行走的方向是否正確。
絕大多數的宗教信仰都會祈求神明讓所有豐盛的資源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然而感謝上主,基督信仰是一個呼求讓孤兒、寡母、出外人都能得到照顧的信仰,通過認罪與反省,確保社會走在合神心意並且滿有公義憐憫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