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我的鄰舍?

鄭慈恩

台南大專自2013年開始有大專學生前往恩友中心協助弱勢群體的事工,2017年開始我們去幫忙恩友中心送物資給需要的人。「需要的人」,這是一個常出現在報紙上、口號中的名詞,甚至我相信它在每個學生從小到大的作文中至少都出現過一次,而今天它成為了我面前活生生的人。

目的地紅色的鐵門打開,映入眼簾的是窄小的通道;黃媽媽在前面蹣跚領路,帶著送物資的我們緩緩踏入她生活的世界:一間用隔板隔出來的房間。房間擺著一些簡單的家具,床邊擺著兩籃加工中的藍色鯊魚夾,「加工一個大概有0.16元的收入,一個月可以賺500元」。走了一小段路就累得坐在床上休息的黃媽媽說,手臂上一個一個的紅斑性狼瘡,好像是章魚的吸盤。

她只和我們說了一會兒的話,因為等一下要去洗腎,恩友中心的傳道說,她隨時都可能突然休克,也已經簽署了急救放棄書。「等我走後小孩就去他爸爸那裡」,黃媽媽平靜地說。

我們早已聽夠了數字,這世界有多少人在挨餓,有多少人因戰爭死亡,有多少人因疾病陷入困境,然而沒有親眼見到,數字永遠只是數字,議題也只會出現在討論桌上,沒有生命。

另一戶是一位行動不便的教會弟兄,他生活的空間更加狹小,而沒有收入已久的他居然申請不到低收入戶證明。物資運送的服事結束後,我回到學校聽著同學們討論文學課、暑假的營隊、連假的計畫等,好像從這個世界到了另一個世界;然而,我們和這些人們明明就生活在同個世界、同個城市,講同一個語言,呼吸著同樣的空氣,在同樣的時間點同樣活著。

距離不斷縮短的世代,大家去到不同的地方、國家開闊眼界,我們跟世界的距離拉近了,跟我們身邊受苦的靈魂距離卻拉遠了。這是一次特別的體驗,讓我能親身接觸真正被社會結構排斥在外、甚至求助無門的人,看見自己對神創造的世界貧乏的認識,重新思考自己到底能為「需要的人」做些什麼,反思到底「誰是我的鄰舍?」。

人生如夢,然而有人做的是美夢,有人卻是噩夢。但願我們都能有時從為自己打算的美夢中清醒,看到身邊的鄰舍正作著噩夢的人,拉他們一把;但願我們努力擴張的視野、想要參與的活動,都不只限於朝著遠方邁進,也能細察近處,看見身旁活生生的人,重新檢視自己想做能做的事。

(作者為成大SCM團契學生)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