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遇見宋泉盛牧師,一段跨越時空的師生情誼

(相片提供/Freepik)

◎王崇堯

在台南神學院學生時代,黃彰輝牧師對學院的建設及願景,以及宋泉盛牧師在神學學術上的成就,是讓學生們可以作夢憧憬的對象。而我第一次見到宋牧師本人卻是多年後的1985年,當時我在加州太平洋神學院進修,而他從瑞士來美國太平洋神學院訪問。也許學校有告知有一台灣來的學生在此就讀,他就聯繫上我並約我在一間附近的台式早餐店用餐。當時的對話內容早已忘記,但早餐店特有的豆漿、油條,以及宋牧師的健談、有問必答的大師謙遜面容,卻留在我心中久久。

後來,我有機會在剛成立不久的長榮大學神學院任職,因著董事會及陳錦生校長的大力邀請,退休後的宋牧師就前來長大神學院擔任客座教授。我有幸與他成為同事,有機會與他更加親近,並旁聽他的神學課程。而他也亦師亦友真誠地開啟我諸多嶄新的神學見解,雖然我知道有些看法不一定會被當代的台灣教會所接受。不過印象最深的是他常說的一句話:「神學說得愈多,錯誤愈多。」或許這也是宋牧師的自我提醒與批判,儘管他已寫了那麼多具影響力的神學書籍,也被日內瓦神學院的教授亨利‧莫圖(Henry Mottu)譽為20世紀12位當代偉大的神學家之一,而且是亞洲唯一的一位。

2012年,我受南神董事會邀請,擔任南神院長。當時的我心想,可否再邀請宋牧師回南神客座,代替我教「系統神學」這門必修課,相信學生們必能因此被大大啟蒙。沒想到他竟然答應了,願意再度踏上這個因他而引起「南神事件」的校園。當時我能做的是每週下課後送他去搭高鐵回台中住家,而我也很珍惜這段「無所不談」的30分鐘旅程。我知道他非常在意南神很西式化的神學教育課程,也常問我如何突破。這些超越我能力的先知之見,也許有一天會被認真看待。

2018年6月7日,我代表南神教授會、董事會到台中授與他榮譽博士學位,褒揚他在神學上對普世教會的貢獻。而最後一次與宋牧師見面是2019年10月19日,很多人在台中柳原教會參加他的90歲壽誕及新書發表感恩禮拜。令我感動的是,在「南神事件」中被宋牧師開除的舊約教授郭榮敏牧師也在會中。見到兩人的交談,我心中相當激動,為了南神更好的未來,我們不是應該營造赦免與和解的可能性嗎?話說回來,我在南神擔任院長期間,除了宋牧師回來協助外,郭榮敏牧師及郭得烈牧師也都成為我的支柱,除了回來授課外,並給予我諸多寶貴意見及扶持,讓我從中看到南神朝向和解的更好未來!

宋牧師常說,作為一個具熱誠的神學工作者,要時常感受到「孤單寂寞」,而且最好遠離行政工作。聽說宋牧師到美國太平洋神學院任教其中的一個條件就是不接行政工作,只專心於教導學生及研究。也許這是宋牧師在浩瀚的神學大海中所能享受到的一點寧靜與孤單;也許他的處境也如同解放神學家謝根道(Juan Luis Segundo)般──先知在家鄉是不太受歡迎的。(作者為前台南神學院院長)

您對教會或社會有什麼看法?歡迎站在信仰角度回應,也歡迎回應本報的文章與新聞。文長勿超過650字。本報有刪改權,恕不退稿。公報廣場文章不代表本報立場。來稿可用筆名發表,但須註明真實姓名、聯絡電話與地址。若投稿兩個月內未通知採用與否,請另行處理或改投他報。投稿請多利用email:write@pctpress.org;傳真:06-237-8882。請勿一稿多投。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