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機也會唱歌 台文館展出捷克現當代文學

(攝影/Dalul)

【Dalul台南報導】國立台灣文學館「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12月6日舉辦開幕典禮。展覽呈現20世紀以來捷克當代文學作家與珍貴史料,與捷克文學館等多個捷克文化館舍合作,展出米蘭.昆德拉等重要作家的手稿、珍貴刊本、相關資料,呈現捷克與台灣的文學互譯與對話。

(攝影/Dalul)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表示,此展覽是今年文化部與捷克合作的第三檔大型交流活動。她出訪捷克參與「作家閱讀月」時,對於台灣與捷克文學的緊密連結有很深刻的體驗,也感受到彼此的友好情誼。

台文館館長陳瑩芳表示,台文館成立初期即與捷克文學界建立密切關係,促成譯者駐村、文學外譯等交流計畫。「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是Team Taiwan和Team Czech Republic共同策展的成果,不僅介紹眾人熟悉的捷克作家,也介紹1980年後許多尚未引進中譯本的年輕作家,以最全面、完整的方式向大家介紹捷克文學的發展。

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大衛・史坦格分享打字機對於捷克文學的重要性,以及當時利用打字機祕密出版的艱辛歷程。希望本次展覽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讓台灣觀眾認識台灣與捷克相似的歷史情境,及兩國文學之間豐沛的情感與能量。

(攝影/Dalul)

摩拉維亞圖書館館長庫比切克談到,文學能超越國界,是促進人們相互理解的橋梁。閱讀台灣文學時,他意識到無論是看待世界的方式,或是捍衛生存、自由權利時付出的努力,台灣與捷克都是如此相似,期待兩國文學能有更多交流合作。

在東吳大學系主任、副教授鄭得興學術研究的基礎上,台文館向捷克文學館、摩拉維亞圖書館、摩拉維亞博物館等多個捷克文化館舍借展多筆重要作家文物。同時也有許多台灣作家的手稿、刊物,呈現捷克文學長久以來與台灣文壇間的交流,例如國立台灣圖書館典藏的《明日》雜誌,刊登了1930年由黃天海(筆名「孤魂」)翻譯的捷克恰佩克劇作《蟲的生活》,是捷克文學翻譯引進台灣的開端。

近年來,台灣與捷克在外交、科技及文化交流方面建立了深厚友誼。「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介紹捷克作家及其作品,帶領台灣讀者了解捷克社會與歷史。1968年「布拉格之春」運動失敗後,捷克進入「正常化階段」,作家遭監視,作品被禁,許多知識分子轉向地下文學或流亡海外,持續為捷克文學發聲。打字機在地下文學中扮演重要角色,象徵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本次展覽以此為主題,鼓舞人心。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