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生
近日有立委以馬利亞懷孕耶穌的事蹟,為「代孕」的正當化辯護,甚至提出「馬利亞是代孕母」的荒唐言論。此言不僅誤解聖經教義,更是對基督教信仰的褻瀆。我在此嚴正駁斥,並呼籲社會大眾,尤其是政治人物,應尊重宗教信仰,勿將神聖教義作為世俗議題的工具。
「代孕」本質是基於金錢或協議,為他人孕育孩子的行為。聖經中馬利亞的懷孕,則是上帝主動的神聖計畫,是無償且充滿使命的應許。路加福音記載,天使告知馬利亞將受孕時,她虔誠回應:「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1章38節)此乃屬靈召命,是自我犧牲和信仰上的奉獻,與商業化的代孕動機截然不同。
其次,我們不能忽略馬利亞在耶穌誕生後的母親角色。她並未如代孕母親般產後交還孩子,而是肩負起母親的責任,陪伴耶穌成長,承擔所有為母的苦與樂。路加福音記載,12歲的耶穌在聖殿失蹤,馬利亞「傷心」尋找(2章48節),足見慈母關懷。這種深刻的親子關係,與僅是「孕育工具」的角色有鮮明的對比。
將馬利亞比作代孕,不僅混淆神聖與世俗,更試圖將神聖計畫等同於人類的功利行為。馬利亞懷孕是聖子道成肉身的神蹟,是基督教信仰核心。任何將此神蹟降格為世俗行為,都是褻瀆。代孕是人類試圖利用科技與市場滿足自身需求,涉及倫理、親子關係與人性尊嚴等複雜問題,與馬利亞的聖潔召命無法相提並論。
在多元社會,每個人都應尊重不同宗教信仰與教義。將神學概念作為世俗辯護工具,不僅顯得無知,更傷害信徒情感。我們呼籲政治人物與社會大眾,勿利用教義為代孕背書,更勿以此做錯誤類比。信仰神聖,不應成為世俗爭議的犧牲品。
馬利亞絕非「代孕母」,她是上帝揀選、承擔神聖使命的母親,其事蹟具超世俗的屬靈意義。任何以此為代孕辯護的行為,都是誤解與不敬。盼眾人懷敬畏心對待信仰,尊重其核心價值,而非曲解為滿足個人觀點的工具。(作者為長老教會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