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目向山】用母語宣揚福音

攝影/陳逸凡

使徒行傳2章5~8節

陳柏志(拉斯維加斯台美長老教會牧師)

母語宣揚,教會誕生

教會的開始,源於聖靈降臨節,那天正好是摩西律法所訂的五旬節,就是從初熟節(23章10~11節,15~17節)開始算起的第50天,稱之為「五旬節」,是猶太人的三大節期之一。也因中間相隔七個安息日,所以又稱「七七節」。而這一天,猶太人要將新收成的穀物作為素祭獻給上主,以用來感謝上主賜與的收獲,所以又被稱作「收割節」。在猶太人傳統,認為五旬節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當摩西率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後的第50天,上主在西奈山上頒布了「十誡」,因此五旬節也被視為感謝律法的紀念日。

在新約時代,耶穌在逾越節的晚餐之後,進入受難經歷死亡,在初熟節的當天被證實復活而公開流傳,並在復活後的第40天被接到天上去,且在復活後的第50天,亦即五旬節那天的上午,當門徒坐著一起聚集的時候,聖靈以先知約珥所預言的方式降臨,把上主的靈傾注在眾門徒的身上,使他們說出別種語言來。那時,正好是僑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城守節參加慶典的日子,根據路加詳細的記載,這群門徒在聖靈所賜的能力下,同時用了15種不同的語言(使徒行傳2章9~11節),極力來述說同樣一件事,就是上主偉大的作為!

母語見證,基督是主

在靈恩復興浪潮衝擊下,聖靈的工作不外乎神蹟奇事、醫病趕鬼、說方言發預言等等,並認為這就是「恢復」初代教會使徒所做的事。不可否認,五旬節教派確實是這一世紀來成長最快速的教會,講台上也經常強調五旬節那天所發生的神蹟、多少人受洗加入教會等等。但重點是:為什麼那3000多人願意受洗?是聖靈感動人受洗嗎?還是彼得講道大有能力?如果我們細讀聖經,會發現原來是這些人聽了彼得所講的信息,感到「被扎心」,而決定要受洗。

那又得再問:彼得說了什麼讓他們感到扎心?使徒行傳2章36節,彼得講到最關鍵的重點:「所以,以色列全體同胞啊,你們要確實知道,你們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上帝已經立祂為主,為基督了!」在這邊彼得的意思是說,耶穌這個人已經成為基督了。換句話說,猶太人長久以來所巴望的彌賽亞,他就是50天前復活的這位耶穌!難怪那麼多人感到扎心,因為當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時候,或許他們正是中間的元凶之一。

如今,他們又該如何面對這位復活的彌賽亞?彼得給他們最好的建議:離棄罪惡、受洗歸入基督的名下,使罪得到赦免。但還有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彼得講說耶穌是彌賽亞,大家願意信服他呢?當我們再看使徒行傳2章,就不難發現,彼得的講說之所以能懾服群眾,並不是他的口才或內容,而是聖靈做了很奇妙的預備,這些虔誠的群眾,各個都是被自己的母語所吸引聚集前來,而感到興奮不已(6節)。當彼得再以猶太人母語──希伯來話闡釋先知的預言到耶穌的復活,當下全世界第一間教會就這樣誕生了。

母語敬拜,福音廣傳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幾乎不會被看作是靈恩的教會,但她卻最像是五旬節的教會,怎麼說呢?在每一個主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都以17種不同的族群母語在敬拜,在同一時間向不同族群語言的人在宣揚、述說上主的偉大作為,這豈不就像每個禮拜都在重演五旬節當天的劇情嗎?

其實,關於使用母語敬拜,有人贊成,也有人不以為然,但是當我們好好看看聖靈降臨節與母語使用的密切關係時,我們誰能夠否定說,使用母語敬拜不是上主的心意和奇妙作為呢?

根據中研院「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台灣人在家使用母語的比例從80年前的9成,至今只剩3成不到,其中很大原因跟中國國民黨的語言政策有關:1945~1969年,為去除日本化改為中國化的「改制穩定期」;1970~1986年,為貫徹國語推行凝聚國家意識的「計畫貫徹時期」。雖然政黨輪替後也加強訂定母語的政策補救,但學校學到的母語,畢竟還是跟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有一大截的差距。
語言是互相溝通的工具,但語言更是文化傳承的資產,語言也是族群認同的標記,這也是聖靈降臨節當天帶給世界各地猶太人那麼興奮的原因。

當語言使用錯亂,不僅文化傳遞錯亂,甚至身分認同也會錯亂。80年來,台灣的許多母語已經達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瀕危語言」標準,再不有所作為,人們將逐漸重陷巴別塔危機。如果五旬節那一天,沒有母語扮演宣揚的角色,不知第一間基督教會至今是否已誕生?

【舉目向山祈禱會】

序樂:在音樂中預備心,等候親近上主。

宣召:使徒行傳2章1~4節(現代中文譯本)

五旬節那一天,信徒都聚集在一個地方。忽然有聲音從天上下來,彷彿一陣大風颳過的聲音,充滿了他們坐著的整個屋子。他們又看見形狀像火燄的舌頭,散開,停落在每一個人身上。他們都被聖靈充滿,照著聖靈所賜的才能開始說起別種語言來。

詩歌:新《聖詩》163首〈疼痛聖神,阮歡迎祢〉

祈禱:

1.認罪的祈禱。向主承認我們常常缺乏聖靈的引導,不能明白也不能順服上主的旨意,求聖靈幫助給我們心意變化而更新,並且拿出勇氣來堅持活出真理的信仰。

2.感恩的祈禱。為台灣歷世歷代以來,每位用心血結出母語保存果實的勇士們感謝,因著他們的堅持,使我們能得到母語的滋潤與文化塑造,並能了解自己出身根源。

3.讚美的祈禱。讚美上主奇妙創造,祂雖用巴別塔事件變亂語言,但也使世界更加豐富,使每一族群都謙卑在上主的治理下,學習彼此的欣賞與尊重。

信仰告白:使徒信經

見證分享:邀請教會中教導母語的同工上台見證,分享他們在母語傳承上的甘苦與恩典。時間大約3~5分鐘。

聖經:使徒行傳2章5~8節 (請用各族群母語聖經)

信息:用母語宣揚福音

詩歌:新《聖詩》177首〈這是重新出發日子〉

公禱:

1.回應的祈禱。為台灣70年來執政者造成的族群認同錯亂、語言之間的失衡、文化繁衍的斷層等等困境,祈求上主帶領,更賜下聖靈大能,讓每一種語言都能成為宣揚福音的最佳利器。

2.為肢體禱告。為教會受苦的肢體提名代禱,若需代禱的名單較多,可以請兄姊2~3人為一組,分組為不同肢體的需要代禱。

3.為福音禱告。為政府在語言使用的政策上能更多元,特別是《國家語言發展法》能充滿聖靈的智慧,積極做好母語的保存與傳承。也特別為母語聖經翻譯與母語聖詩編譯的事工,能更加有果效,在各族群中能結出更多福音的果子。

公禱文:

降下聖靈的上主,祢藉眾先知的預言,使我們知道祢要把自己的靈傾注給每一個人,我們的兒女要宣告祢的信息,我們的青年要看見異象,我們的老年人要做奇異的夢。當祢的靈傾注出來,各族群、各階層都要宣告祢的信息。感謝祢使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的母語,編織著每個族群最獨特的記憶與資產。但是在全球化資訊發達的同時,人們總是容易忘記了「我是誰」這個最根本的問題。懇求祢以聖靈來扎我們的心,使我們勇敢無畏地用母語來述說祢偉大的作為。同時也祈求祢,繼續差遣我們前往不同的族群,向他們見證復活的耶穌就是世人的彌賽亞,讓基督的教會遍滿在世界每個角落。我們如此禱告祈求,奉靠救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祝禱:祝禱差遣,並彼此請安,或可接著小組分享。

分享題目:

1.我的母語是什麼?最讓我感動的記憶是什麼?

2.我們可以用哪些方式讓母語活化起來?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