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聖誕節期的鬧劇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12月16日審查《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正草案,爆發重大爭議。原先,修法拉高罷免門檻是可討論的議題,然而國民黨籍委員卻以人牆、桌椅、膠帶封門等方式,阻止民進黨籍委員進入會場開會。藍委趁其他委員無法入場之際,僅用三分鐘時間,便強行通過草案並送出委員會。

說來可悲,選民所託付的代議士,理應以認真嚴肅地討論議案為己任,多數黨卻反而害怕修法內容被討論,活生生將民主演成了戒嚴的樣貌。不久前韓國的最短戒嚴正是如此,據媒體報導,參與戒嚴的軍方將領收到總統直接命令,要求軍隊進入議場帶離議員,目的就是要阻止持相反意見的議員翻轉局面。

幸運的是,當時韓國奉命占領國會的前線部隊指揮官察覺情況有異,技術性地拖延出動時間,最終讓議場內的投票順利進行,阻止了悲劇發生。台灣的情況略有不同,如今正在阻絕不同民意表態的,不是總統,竟是國會議員自己,他們用強制手段不讓異己發聲,甚至強行立法,這無疑是對民主制度的最大諷刺,是「打著民主反民主」的亂政鬧劇。

聖誕節期本應是傳報好消息的季節,各式慶祝活動也應傳達溫馨氣氛,讓世人感受耶穌降生的祝福與救恩。遺憾的是,台灣再次面臨民主路上的重大挑戰。但話說回來,耶穌本就是在政治及宗教迫害的凶險環境中帶來福音,當今的氣氛或許反而更接近耶穌降生的時代。

耶穌在傳道的過程中,曾讓數千人吃飽,但這些人在吃飽後終究還是散去了。人人喜愛的神蹟故事,終究不是福音最重要的目的。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沒有人敢為祂出聲,甚至連祂的門徒都不敢承認祂,反而才是救贖完成的時刻。

教會要帶來怎樣的好消息?是讓數千人飽餐一頓後散去;還是即使只剩一人,也要肩負上帝國的使命呼召,為愛犧牲奉獻到底?值得深思。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