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契故事館 那個年代的你我

台南大專中心查訪1952年後事工文獻與相關人物

相片提供/台南大專

【陳逸凡台南報導】鑑於珍貴的歷史故事逐漸流失不再為後人聞問,台南區基督教大專服務中心(簡稱台南大專中心)近年展開「畢契故事館計畫」,從現有資料文獻著手,一一找出過往曾與台南大專有過交集的牧者與畢業生進行訪談,整理出每個年代的故事。

台南大專學生中心的成立,最早可追溯到1952年基督教青年會(YMCA)學生幹事開始和學生接觸,1954年正式成立學生部,並推展學生事工。1955年在台南神學院院長黃彰輝牧師及台南基督教青年會的推動下成立了學生基督徒運動(SCM)組織。然而,就在1年後,台南基督教青年會運作暫時停擺,黃彰輝則持續投入其中,委託時任台南中會幹事的牧師劉瑞仁幫忙尋找資源與建地,籌畫興建台南大專中心禮拜堂與宿舍。

「畢契故事館計畫」找出當年牧者逐一訪談,包括在1960年代擔任全職大專工作者的牧師洪振輝、謝敏川等人皆在受訪之列,目前訪談已進行至1980年代擔任全職大專工作者的牧師林宗正、楊順從等人。

台南大專工作者吳明漢牧師說,由於大專事工需要輪流至台南地區85間教會募款,各間教會會友在得知「畢契故事館計畫」後,常會主動表明身分說明自己與台南大專的關係,讓整個計畫資料收集更為豐富。其中洪振輝更積極從台北南下接受訪談,因為他認為「這是必須要做的事,這些故事不講就沒人知道了。」

在訪談過程中,更意外發現台南大專中心與在地教會的連結,例如早年成功大學SCM在東寧教會進行活動,與教會建立深厚連結,成大SCM蘆葦合唱團更曾四處為東寧教會建堂募款。透過這些故事的發掘,也讓學生更清楚台南大專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方向。

吳明漢認為,從訪談中可以得知SCM精神,在沒有身分地位及資源的狀態下,仍然願意從事關懷土地與弱勢的運動。這種精神超越了時間,從黃彰輝以來延續至今。今年台南大專中心由學生籌辦的畢業禮拜「莫忘初衷」,也秉持這樣的精神,勉勵畢業生在進入教會與社會之後,仍要記得最初的理想。未來相關訪談都會整理成逐字稿,「畢契故事館計畫」預計從台南大專中心成立訪查至2000年止,如果你也曾與大專中心有所連結,歡迎與吳明漢聯繫。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