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榮台北報導】12月26日下午,台灣社在台北市NGO會館舉行首場「防止國共聯手毀台——2025全台大罷免論壇暨座談」,聚焦分享罷免經驗與公民運動的未來走向,並探討如何面對中共威脅,守護台灣自由與民主。主辦單位表示,此次論壇是系列活動的開端,未來將於中部和東部舉行,期望凝聚全台共識,強化社會防禦韌性。

座談會從高雄罷免市長韓國瑜與基隆罷免市長謝國樑的經驗展開。高雄罷免韓國瑜行動領銜人陳冠榮回顧道,罷免行動的核心在於校正政治失衡,但面對龐大的政治與經濟壓力,執行起來困難重重。他說:「罷免看似是直接且快速的民主工具,但背後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與組織協作,尤其是與掌握數億元規模資源的對手對抗,過程充滿挑戰。」
陳冠榮表示,罷免韓國瑜行動初期就曾面臨預算與人力調配的壓力,志工團隊需在資金相對少的狀況下,於六個月內迅速展開街頭宣傳與組織動員。他強調,面對對方的政治網絡與媒體操控,志工不僅承受外界的抹黑攻擊,心理上也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甚至需要輪流承受輿論壓力。
基隆市議員鄭文婷則分享了基隆罷免謝國樑的經驗。她提到,罷免連署行動進入第二階段後,遭遇謝國樑全力反撲與藍營全黨動員的壓力。她說,基隆是藍大於綠的政治板塊,「我們的志工經常在街頭遭遇嗆聲,甚至行政資源也被動員用來對抗我們,例如警察干預宣講活動等。」但即使面對困境,志工團隊仍不放棄,持續宣導市政缺失,成功促使市民討論公共議題。

論壇的另一焦點在於如何從罷免行動拓展到整體社會韌性建設。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顧問曹興誠強調,罷免不是只針對特定政治人物的行動,而是一場全面抵抗中共滲透台灣的戰略部署。中共藉由媒體、政黨資源與政治代理人滲透台灣,目標即是瓦解台灣民主制度,讓台灣「香港化」。他警告,國會層級的操作已經成為中共布局的重要環節,包括提高罷免門檻、癱瘓憲法機制等,都是削弱台灣人民民主權利的手段。他呼籲成立「抗共保台大聯盟」,全面提升社會對中共威脅的認知,「中共的威脅如同一種政治病毒,必須深刻理解其特性與危害,否則台灣將難以抵禦。」
台灣北社副社長羅浚晅則從醫學角度談當前政治局勢。他指出,中共在台灣的代理人勢力如同癌細胞,在台灣的政治與社會中擴散蔓延,「罷免如同割除惡性腫瘤,但更重要的是關注整體社會運作,建構全面的免疫系統,以抵禦外來侵害。」
有與會者認為,高雄與基隆的罷免經驗表明,行動需要跨組織協作,超越黨派立場,並在面對龐大壓力時保持韌性。然而,罷免成功的難度與中共滲透的深度,讓許多參與者意識到未來必須有更長遠的戰略規劃。執政的民進黨不要脫離群眾,不參與罷免,若政黨立場正確,無論是否涉及從政,都應堅持正確的方向,與民眾攜手前行,積極投入罷免行動,展現對社會議題的責任感與承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