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靜遠
在網路文化盛行的時代,善用流行哏已成為創造話題的利器。無論是迷因、動漫角色或網路用語,只要運用得宜,都能在短時間內引爆話題,達到高效行銷。桃園某水族館的企鵝寶寶命名活動,便是成功案例。
該水族館為新生國王企鵝寶寶舉辦命名投票,原是普通行銷活動,卻因《BanG Dream! It’s MyGO!!!!!》粉絲提議命名為「Tomorin」而爆紅。此名源自動漫中人氣角色高松燈,意外掀起網路熱潮,吸引大量網友參與。水族館不僅拉近與年輕世代的距離,更透過活動提升網路聲量,將流行文化轉化為實質行銷成果。
南投基督教醫院的健康宣導海報,也有類似例子。該院在推廣均衡飲食時,融入《MyGO!!!!!》元素。海報標語「平時蔬果要買夠!!!!!」致敬動漫,連圖像設計也呼應專輯封面,讓動漫迷會心一笑。這種跨領域文化結合,不僅讓宣導資訊更具趣味,也打破傳統健康宣導的生硬形象。
這些案例顯示,將流行文化自然融入行銷,能有效拉近與年輕族群的距離。或許,這也能為教會帶來新啟發。若教會嘗試理解年輕世代文化,將信仰融入流行元素,是否能創造更貼近生活的活動?透過「哏」,或許能讓年輕人在輕鬆氛圍中,重新認識信仰,感受信仰的力量,甚至願意主動參與。讓信仰不再是刻板印象,而是真誠的連結、陪伴成長的力量,也是能持續傳承的溫暖。如同五旬節時,聖靈讓使徒們以不同方言溝通;我們也能在網路時代,運用流行哏,與年輕世代展開信仰對話。(作者為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