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悅伶
圖◎蔡佩如
2024年,我與媽媽蔡佩如一起參加台灣管風琴協會的活動,至韓國首爾參訪六個地方的管風琴,為期三天兩夜。雖然行程短暫,但我們的收穫豐富,特別是對不同教會管風琴的澎湃、雄偉有極深刻的感受。
第一站,我們的目標是位於首爾新村的延世大學路思禮拜堂。延世大學(韓語연세대학교;Yonsei Daehakgyo)是一所基督新教私立研究型大學,創立於1885年,是韓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看著計程車窗外風景如畫,我們一路上感到無比興奮,終於置身原本只在韓劇中見過的街景(只差最重要的男主角『歐巴』,哈哈)!激動的心情,似乎預示即將開始的這場音樂之旅將帶來多大的驚喜。
抵達禮拜堂後,第一印象卻讓我們感到些許疑惑。看不懂韓文的我們,只能目不轉睛地盯著外觀與一般學院並無兩樣的建築,直到看見大門旁有十字架裝飾的大鐘,才確認自己沒有走錯地方。等待的過程中,我們交流著對管風琴的憧憬,對於即將開始的音樂盛宴充滿了期待。
當所有人都到齊後,我們小心翼翼地走入禮拜堂,映入眼簾的是兩台「頂天立地」的管風琴。管風琴的外觀氣勢非凡,周圍氛圍莊嚴,讓人不由自主地屏息,尤其那些琳瑯滿目的音管,彷彿在訴說它們背後的歷史與故事。
此次參訪由延世大學管風琴系系主任辛東一教授親自介紹兩台管風琴,讓我們備感榮幸。辛教授是亞洲數一數二有名的管風琴家,同時兼任延世大學教堂音樂系教授、新門內教堂管風琴師及韓國管風琴師協會理事。他介紹的第一台是1976年在德國製造的管風琴,有三層手鍵盤和表現各式音色的音栓。他特別提到,這台管風琴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配有一顆旋轉星(Zimbelstern,註)音栓。這個設計不僅美觀,還能增添音色的層次感,讓音樂更富有表現力。
註:旋轉星拉出後,管風琴上方星星會旋轉,發出細密的鈴聲。
第二台管風琴則是19世紀在法國製造的老前輩,有兩層手鍵盤。辛教授告訴我們,這台管風琴採巴洛克式設計,手鍵盤相對較短,所以只有進階班學生才懂得怎麼演奏。聽著辛教授對這些管風琴的介紹,我們彷彿感受到歷史的脈動,可以想像往年的音樂家們如何在這些樂器上演奏出動人的旋律。
辛教授介紹完兩台管風琴之後,最令人期待的環節來了——實際彈奏管風琴!管風琴師輪流上台,體驗管風琴不同的音色交織,感受那獨特的音色與手感,彈奏過程充滿了興奮和緊張。音符在空氣中跳躍,作為聽眾的我們也感受到音樂的魔力。輪到媽媽坐在那台德國管風琴前時,她雙手輕輕觸碰鍵盤,我瞬間被那獨特的音色吸引住了!隨著琴鍵按下,一個個音符傾流而出,彷彿在空氣中翩翩起舞,我深刻體會到音樂的力量。
即興鋪陳之後,媽媽心中的靈感湧現,開始演奏蕭泰然老師作曲的〈台灣翠青〉。那熟悉的旋律在管風琴的音色中展現出另一種魅力,讓我感受到文化在音樂中的交融和共鳴,而在結尾使用的旋轉星音色,更像是印證了鄭兒玉牧師所寫的歌詞:「最源頭上帝創造,美麗島台灣最好。賞賜乎祖先徛起,建國今是上主攝理。主基督國家的君王,理想邦目標的寄望。咱欲建設仁愛公義,祖國滿地親像天頂。」
這段演奏過程中,我不禁想到管風琴的歷史。它們見證了無數個靈魂與音符交會的時刻,承載著教會的信仰與音樂的力量,每一個音符都像在述說一段故事,讓人深思。
這次延世大學的管風琴參訪,我不僅聆聽到美妙的管風琴音樂,也對管風琴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與熱愛。每一台管風琴的歷史、音色都值得細細品味。對演奏者而言,每一次的演奏都是靈魂的對話,讓聽眾感到無比的激越和滿足。後續文章將繼續與大家分享更多韓國首爾教會管風琴的美妙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