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陳來紅(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創社理事主席)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公民合作,發揮草根影響力

一群地球媽媽愛地球,務實就在生活的日常裡,30年始終如一。

一群地球媽媽,以菜籃子裡溫柔而堅定的生活革命,展現消費力為改變社會的動力。

這樣簡單的道理,素樸的精神,確切的態度,從1987組織「主婦聯盟」到1989年成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都是堅定主張「從身邊小事做起」。大力推動了「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再生利用」,持續至今前前後後足足過了30年。1991年甚至催生了「共同購買運動」,進一步推進至消費的一刻落實理念,企圖以消費者集體的「綠主張」力量去影響生產端。累積8年的共同購買力,鍥而不捨地號召全國主婦聯盟起來,2001年創立了全國性的組織──「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開創了台灣全國消費者團體中,最具有影響力公民合作事業經濟體的法人社團。

我們一群主婦聯盟的思維和價值邏輯是:唯有進步的公民,才有進步的政府。「知識、概念、行動、經驗、智慧」,是人類的認知模式,大都依據這樣循環性而使得人類有了智慧,能夠增加智慧全賴世代不斷地修正、精進。有幸躬逢其盛而分別是「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和「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草創者之一,藉由《教會公報》一角細說初衷如何秉持著。且由兩個組織的識別標誌談起: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以「地球媽媽」自許,參與環保運動是志在搶救受傷的地球。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以「綠主張」為共同購買原則,志在做綠色生活者,從消費力量的集結影響生產改善。

兩個組織的成員世代相傳,或許行動有激進.有保守;有認知與行為落實上容有程度的深、淺差異。可以確定的是我們一群先來後進的兩個組織的成員,皆奉行環境保護地球的使命不渝。「主婦聯盟」四個字得以共名「初衷」,是我們草創者承諾也是對於參與組織者的期許,世世代代成員都是愛地球的地球公民,不分組織彼此同心攜手合作於日日皆是「地球日」,永遠信守這樣的理想努力實踐,以實現創立組織的願景。

一個地球公民綠主張,天天愛地球,盡力而為,做自己能夠做的一切。

1987年在《中國時報》家庭版,筆者策劃了「食.衣.住.行.育.樂」的天龍八部專欄,由主婦聯盟幹部輪流執筆,詳細地介紹每個人在日常生活可以實踐的做法。當年主張的「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再生利用」,目前已經是國家政策。

此刻我們更要聚焦「節能減排」救地球,我們每位「地球公民」可再度檢視生活中,自己可身體力行的行動內容。僅以個人實際生活舉例說明:

◊住:綠建築,節能環保,減少碳排放◊

作者的家為綠建築,採上下對流的風口設計,依地理空間、氣候變化,決定開大門窗或開小窗。

關於設計:回鄉10年居住在木構造房子,這是透過朱鈞教授師生聯手的建築設計,他們秉持「設計可以解決的就不用設備」的建築設計原則。通風良好的設計,我們得以不用冷氣而節省不少能源。屋子裡的動線規劃良好,節省空間,管線最短原則所省下的資材,真可謂:環保即省錢,很有經濟效益。例如熱水管線的縮短,有利於熱水能源和水資源的浪費降低。「夠住就好」的概念下,將室內空間設計縮小,保留多些戶外空間,得以多種綠植栽,採用原生樹木.花草。拒用外來樹種,減少了植栽的哩程數,相對地就減少了運輸的「碳排放」。

關於工法:全物料的利用,依據出廠規格的使用,及比例性裁剪工法,有利剩材拼接,進而形成「零廢材」,降低材料浪費,每一份節省的材料都視為「節能減排」的貢獻,這樣的概念很值得蓋房子的業主和建築師參考。「斷水工法」則是參考德國傳統工法概念,施作於自家的基地上。慶幸這樣而在10年當中,屋內不曾反潮,也不曾使用除濕機,進而節省能源的消耗。(可參閱《我家房子160歲》)

◊行:腳踏車、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的使用,「節能減排」為原則◊

賣掉自用汽車是回鄉的重要決定,行的原則是:能走路的第一,能騎腳踏車次之,出去外地則多利用汽車共乘、公車、火車、捷運。每次移動,都考量一下自己的貢獻或破壞,以節能減炭為原則。

◊科技用品之運用:用電腦就不用手機,是個人目前的原則◊

不用手機,主要是因為已過度使用而導致頭痛問題,3年引起的習慣性頭痛,令筆者意識到「改變才能改善」的健康治本是上策。停用6年後,頭痛已漸漸消失了,這足以令人警惕科技產品威脅健康的影響。同時,生活趨於簡單,連繫的方式簡化,令人身心放鬆很多。人類善加使用科技產品?或被科技產品左右生活品質?這件事情因著手機意外事故頻傳,台灣社會已經開始出現反省的聲音了。

◊食品安全:《菜籃子革命:從共同購買到合作找幸福》◊

食安議題連環爆,資本主義運作下的無良企業唯利是圖。消費者除了消極抵制之外,還可以更積極做些什麼?

早在20年前,台灣就同樣因為鎘米污染、毒奶粉、餿水油事件、綠牡蠣……持續爆發,造成大眾食不安心。一群家庭主婦忍無可忍,因而透過一包米、一籃菜的共同購買行動,引爆了台灣的生活消費革命。更以此為基礎,成立了台灣第一個生活消費型合作社,開啟台灣劃時代的生活消費革命,以及合作經濟模式。

所謂「共同購買」,就是集結關心自己、關心環境、關心生產者的消費者,依生活的需求,尋找有共同理念的生產者,提供環保、健康、安全的生活材;也透過消費者與生產者的直接對話,協助解決彼此的問題,找回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並透過對生產環境的親近與了解,重溫人與土地之間的情感。

全書以說故事方式,從所謂的「合作社」、共購精神、產品開發、社會議題參與……等,呈現共同購買的核心價值與意義。一個人的力量也許單薄,一群人的合作,就能用合作的力量,改造社會!

主婦聯盟的「共同購買」,可以說是近幾年來台灣方興未艾的所謂CSA(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從產地到餐桌、碳足跡、支持在地小農……等概念的先行者。20年來,主婦聯盟以共同購買行動帶動了民眾友善環境的消費意識,以碗中的未來,做為一種生活的價值與態度;以菜籃子裡溫柔而堅定的生活革命,展現消費力為改變社會的動力。

在食安問題屢爆不鮮、因「看見台灣」而讓環境議題備受注目,318學運後,公民力量崛起的台灣社會,主婦聯盟先行者般的「共同購買」行動,現階段重新省視,別具意義與價值。

坊間,除了翻譯書外,幾無同類型產品,而且是從台灣自己土地上,由一群女性摸索、誕生的在地經驗。所以,此書主題雖是共購,但可以從社會、經濟、性別、食安……等多元交度切入討論,有話題性,且深具啟發性。

閱讀是吸取知識、經驗的途徑,以上的延伸閱讀若是有助於一個人或一群人,從身為地球公民的義務出發,明確理解地球永續的重要性,活出共生共榮共存的方式,我們已經別無他途了。

「你們要過去得為業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潤之地。」(申命記11章11節)

「合作經濟」一帖新解方 一趟找答案的採訪之行

◎文圖:陳怡樺(文字工作者)

2016年1月底,帶著許多好奇、嚮往和問題,再次來到合作運動起源地英國找答案。東奔西跑3個月,回台灣後又花3個半月整理完成《哇!原來這也是合作社》,答案找到了嗎?才發現,其實答案一直都在合作社七大原則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實踐過程裡。

這一路共採訪了29個合作社和推廣機構,聽到看到越多的合作社,發現可能性越多,在英國曾被認為既老派又過時的合作經濟,如今再度成了挑戰資本主義的新機轉,替年輕世代殺出一條活路。同樣都以「合作社」為運作模式,外顯樣貌從雜貨舖、食品零售通路、輪渡、獨立媒體、清潔勞動、咖啡店、媒體設計、住宅到社區空間各行各業琳瑯滿目,但萬變不離其宗是「一人一票、共同決策」、「結餘分配」,以及源自同根生的「共同需求」等合作經濟的根本原則。

羅虛戴爾公平先驅社的原址成了博物館,供人參觀了解古往今來。(攝影/陳郁玲)
幾乎所採訪的合作社都把「合作經濟七大原則」掛於醒目處,圖為單車社區合作社Bristol Bike。

以社員的共同需求為起點的「合作經濟」,進而成為社員共同共有的經濟體,互利共好。合作經濟讓每一小點的資本慢慢凝聚,結餘回流至原始起點,逐步弭平經濟或階級上的根本差異。這段話可能有點難懂。就以源於英國,為人所知的「消費合作社」當例子吧!擁有超過170年歷史的羅虛戴爾公平先驅社,位在曼徹斯特近郊的羅虛戴爾(Rochdale)小鎮上,為了對抗工廠老闆的剝削,一群紡織廠工人在工廠內籌組了「羅虛戴爾公平先驅社」,由社員買賣民生必需品,逐步改善日益困頓的生活,也因此引動了英國的合作運動。

這趟採訪,沒有預設的前提下,勞動合作社成了此行最大重點,占了將近一半比例,這似乎也反映一些現況。過去年輕人只要肯努力,不怕找不到工作,人人都可懷抱創業或轉業的期待和夢想;經濟弱勢者只要肯打拚,也是能謀得生計養家活口。但這些年來,穩定的市場經濟似乎越來越不靈光了。資本主義大行其道,M型社會已然形成,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惡性循環越來越難擺脫。身處此境的年輕一代能怎麼辦?有其他經濟模式可實踐可遵從嗎?

▉合理的勞動環境 在自己手中

AltGen是由兩個年輕的女生成立的勞動合作社,主要業務是協助與他們同樣的年輕人成立屬於自己的勞動合作社,貼紙上呈現了現在年輕人的普遍景況。

「嘿!你受夠了低薪工作嗎?你受夠了無止盡的無薪又壓榨的實習嗎?你受夠了月光的日子嗎?」這是AltGen放在網站首頁的提問。AltGen,節自Alternative Generation兩個字的前三個字母,是一個協助年輕人自組勞動合作社創業的勞動合作社。

身處在「崩世代」青貧族的我,從勞動合作社的運作中打破了許多過往認知和束縛,也讓我從傳統雇傭關係的認知中鬆綁,看見「勞動合作社」成了一帖解方、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向!

既然,合作社的組成源自社員的共同需求,而「民主討論、共同決策」也成了合作社最珍貴的部分,「勞動者」等於「社員」等於「共同擁有者」是勞動合作社的共同遊戲規則,如何落實「一人一票」、「共同決策」是必問的問題,11個勞動合作社的受訪者不約而同說:「在勞動合作社裡,沒有是老闆,所有社員一起表決、一起討論、一起做決定。」英國有句話「一起,更強壯(You are stronger together.)」如此形容合作經濟。在「共同擁有」及「共同決策」中,每個勞動合作社走得更安全穩定且強壯。

位在倫敦的Green Shoots幼兒園勞動合作社,在小朋友穿鞋區張貼合作經濟七大原則,向家長們分享幼兒園勞動合作社的運作方式。

對勞動合作社的社員而言,理想的勞動環境應該是什麼樣子?Green Shoots幼兒園勞動合作社發起社員Christine說:「我們不想要在上對下要求、指派工作的管理形式中工作,選擇離開,自組成立幼兒園勞動合作社。現在,我們為自己工作!」生活到底是什麼?「我到底為了什麼工作?面對惡劣的就業環境,剛畢業時的年輕人只能被迫接受嗎?」Blake House影像勞動合作社社員Ieva說,我們嘗試打造不一樣的勞動環境,在這裡,大家平等民主地工作,獲得一樣的薪資,選擇與自己信念一致的案子。

距離曼徹斯特車程約1小時的手作麵包勞動合作社(The Handmade Bakery ),社員、也是麵包師傅Higg談到,他們期待,不只受僱、受薪等工作形式一途,也試著用不一樣的方式,讓自己的勞動環境更公平一點。(攝影/陳郁玲)

合作社不是另闢烏托邦,而是嘗試運用更平等、與每個人更靠近的方式,面對且解決組織運作時最惱人的人與事。對於社員,合作社不以營利為目的,對於外部市場,每一個合作社必須擁有健全的營運及獲利機制,透過穩定且合理的獲利,讓每位社員獲得公平且應得的報酬。所有類型的合作社,都是追求讓每個人、每種生物都活得好、活得自在,是更靠近道德(Ethic)的商業模式。

2016年1月底,帶著80位朋友的贊助,以合作經濟為題前進英國採訪,一路採訪了12個勞動者合作社、6個社區型合作社、4個消費合作社、1個住宅合作社、2個社區利益公司(CIC)、4個合作社推廣機構,總計49位Co-oper受訪,分布在8個城市3個國家。2017年2月《哇!原來這也是合作社:大不列顛COOP踏查報告 》出版,嘗試在一個又一個合作社中拼湊對不同勞動生活的想像和可能。(圖片提供/開學文化出版)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