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榮整理報導】2025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以三讀通過,但相關爭議不斷;經濟民主連合特於1月23日召開記者會,對賴清德總統提出五點呼籲,包括:1.總統應積極扮演國家領導角色。2.推動倒閣並解散國會,以建立信任投票制度化解僵局。3.根據《預算法》第54條,區分新舊計畫以確保過渡預算執行。4.修訂行政命令以應對國會僵局,推進政策施行。5.全面推動社會政策立法,主動扭轉國會格局。
經濟民主連合提供資料指出,立法院未經正反意見充分討論,便迅速通過約750項預算刪減與凍結提案,共刪減新台幣2075億元、凍結超過2600億元,合計約占中央政府總預算的16%,以及可支配預算的35%。此次刪減被認為未符憲法第63條「議決程序」要求,依司法院釋字第342號解釋,程序存有瑕疵。此外,民間團體批評部分決議涉及政治報復,甚至針對民間團體進行補助撤銷與款項追回,恐涉嫌侵犯言論、集會及結社自由。
國立東華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范耕維指出,賴總統已公開強調此預算凍結對國家運作的深遠負面影響,並呼籲在野黨重新考量。然而,若立法院繼續「維持原決議」,行政與立法僵局勢必加劇。他建議總統需提出具體合憲合法的對策,以確保憲政秩序與民主體制正常運作。
范耕維進一步表示,面對目前「朝小野大」的國會結構,解散國會並重新大選是化解僵局的合理手段。然而,現行憲法增修條文僅允許在國會對行政院長提出不信任投票後,總統才能解散國會。因此,經民連呼籲行政院長應聯動覆議案與不信任案,以推動國會解散並由人民決定未來。也就是說,若國會多數黨不通過不信任案,即代表各方同意將此爭議擱置至下次大選決定,於此情形下,行政院長將本於國會否決不信任案之決定,暫不副署。
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指出,賴政府應善用行政命令的修訂權,推動政策。例如,透過修改《社會救助法施行細則》改善社會安全網,或調整國防相關規範以捍衛國家安全。此外,應重新評估經濟政策,堵塞中資滲透漏洞。而國立政治大學教授黃厚銘認為,執政黨應主動推動社會政策立法,例如公平分配社會資源與健全社會安全網,以凝聚民意支持、扭轉國會的被動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