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榮採訪報導】近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以下簡稱總會教社)於桃園市中壢、南崁,以及台北市文山區、濟南路等地的罷免行動現場搭設帳篷,參與協助罷免行動。此舉引發部分長老教會信徒質疑,認為教會內部政治立場多元,擔心此舉可能被外界誤解為代表整個長老教會的立場,進而引發爭議。
對此,總會教社幹事林偉聯牧師在2月15日受訪時強調,這次的帳篷提供與協助並非臨時決定,而是基於長老教會一貫的社會關懷精神。他指出,過去總會教社也曾提供帳篷予環保團體或公投活動使用,因此這次的行動符合委員會既有的原則。
林偉聯也點出,總會教社決策過程是由委員會內部討論決定,並非由全體信徒共同表決,但這並不意味著與長老教會的信仰價值相悖。他強調,長老教會的信徒在成為會友時,皆需接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其中包含對社會公義的關懷與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承諾。因此,在重大公共議題上,長老教會信徒不應抱持中立態度,而應依循信仰價值表達立場。
林偉聯進一步說明,長老教會的信仰告白雖未明確規定支持某個特定政黨,但強調基督徒應積極參與政治、社會、文化等領域,並為民主自由、人權、公義發聲。他認為,這次罷免行動涉及民主機制的運作,與長老教會長期以來的核心信仰理念相關,因此總會教社選擇參與。他強調說:「政治參與與否,本身就是一種政治選擇。教會不能因為害怕爭議就保持沉默,反而應當回應信仰告白,站在公義的一方。」
至於教會應如何拿捏政治參與的界線,林偉聯表示,長老教會尊重信徒的個人政治選擇,不會因其支持不同政黨而影響其會籍。然而,作為信仰團體,教會仍應根據信仰立場發表聲明或採取行動,而非完全置身事外。他強調,若教會選擇中立、不介入政治,也等同於變相表態,這與長老教會的信仰告白精神不符。長老教會在台灣歷史上始終關注社會公義,未來將持續秉持信仰價值,關心公共事務,並與社會對話。
另外,作家李喬擔任立委邱鎮軍罷免案的領銜人,積極參與社會行動。對此,總會教社於2月13日在臉書發文指出,李喬不僅是知名作家,也是基督徒,曾提出「檸檬汁宣教理論」。
林偉聯表示,李喬在20年前曾協助長老教會研發中心進行客家宣教方案研究,當時他以「檸檬汁」作為比喻,說明基督教信仰雖對靈性成長有益,但若過於強硬輸出,可能讓人難以接受。因此,他主張應透過「稀釋」的方式,使福音更容易入口,而非強迫灌輸。
林偉聯指出,李喬的理論與普世的宣教經驗相呼應,例如天主教在菲律賓的宣教方式,或荷蘭基督教在印尼的做法,皆尊重當地文化與傳統習俗,而非強行取代。例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夥伴教會印尼托拉雅教會(Toraja Church/Gereja Toraja),即認為民族傳統的喪葬儀式與基督教信仰並不衝突,因此當地教會選擇保留這些文化,讓信仰與本土傳統並存。
李喬的「檸檬汁宣教理論」也與台灣客家社群的信仰接受度相關。由於客家文化強調祖先崇拜,過去許多客家人對基督教的「不得拿香」等規範感到排斥。李喬主張應尊重客家文化,減少信仰傳播上的衝突,使福音能自然融入社群。
長老教會研發中心曾將李喬的觀點納入客家宣教策略的討論,並記錄於相關報告中。然而,林偉聯也坦言,儘管當時有具體計畫,諸如整合台灣北部的客家信徒成立以客語為主的教會,但多數構想仍停留在研究層面,未能實現,令人惋惜。
林偉聯表示,李喬晚年依然關心台灣社會與客家文化的發展,不僅在文學領域留下豐厚遺產,也在宗教信仰的適應與傳播方面,提供了深具啟發性的思考。他的「檸檬汁宣教理論」至今仍值得信仰團體與學界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