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商麗鶯

整理◎陳怡萱

吟唱聖樂是服事上帝我認為,每一次聖樂的演出應該是Presentation(呈現),不是Perfomance(表演),是在做整個樂曲介紹,是有層次的。指揮有責任讓唱者、聽者認識這樂曲真實的美與要傳達信息。

演唱要有層次,有教育意義。我希望聽《以利亞》的人知道「以利亞」是什麼,藉由音樂的特性表達故事的真實與美感。這樣的呈現是有責任的。台、美華人的演唱會,無論是選擇曲目或唱歌技巧等,常疏於追求更深的層次,最大原因與指揮有關。

「沒有差團員,只有弱的指揮。」

演唱聖樂第一個心態是「以上帝做中心」。是一個對神的頌讚與敬拜,不以聽眾的人數為主要目標,而是盡心盡力唱出榮耀上帝的每個有生命的音符。

我個人認為,沒有差團員,只有弱的指揮。一個合唱團的好壞是指揮的責任。唱歌不是只把音唱出來、把曲子唱完而已。指揮必須擁有相當聖樂基礎,才能深入正確地詮釋樂曲,才能帶領團員認識聖樂。如以管弦樂團伴奏,必須認清不同樂器音色、將樂團與歌者的搭配做到天衣無縫。指揮整個演唱會的靈魂要角,他有責任把各種知識傳達給團員,把樂曲的生命傳給聽眾。

合唱最主要是和聲,尤其是聖樂。台南YMCA合唱團團員來自不同領域,背景懸殊,程度差參不齊,得花相當多精力在短短3個月中整合,包括聲音的紀律、心態的協調。因為「合一」才能達到「和諧」,心不合,聲音就不會和,和諧的聲音才能榮耀父神。參與者必須清楚,演唱聖樂無論獨唱、合唱、指揮、伴奏,都不是個人展現,而是整體展現。是為了榮耀稱頌神而唱,是站在信仰上而唱,是為了去傳揚、打動人心而唱。我的經驗告訴我,很多未信者是聆聽聖歌受感動而接近教會,接受主耶穌。聖歌能帶出直接的情感,給人直接的感受。

「古典聖樂和敬拜讚美沒有衡突,兩者可以平行並重。」

我一直希望提倡聖樂的美好。過去曾撰文介紹聖詩的故事,寫詩的人本身受到上帝的感動而寫,無論是作者的故事或詩歌都值得繼續不斷的傳承傳頌。

現代教會音樂較多流於情緒化,但我認為古典聖樂和敬拜讚美沒有衡突,兩者可以平行並重。一般團契獻詩不能取代聖歌隊,因為聖歌隊有輔佐牧師講道及輔導崇拜功能。教會可以訓練年輕人認識古典聖樂,教導他們如何欣賞古典聖樂的美與精神。古典聖樂能讓人沉澱、自省,紮實的基本功也有助於敬拜讚美更臻完善美好。

聖樂是長老教會的傳統,現在逐漸衰弱,十分可惜。這次鄉親熱烈響應聆聽《以利亞》,顯示信徒或鄉親有這方面的需求,不容聖樂工作者忽視。今日社會混亂有目共睹,音樂帶來的心靈治療更是需要,詩歌及詩歌的故事都能振奮人心。九二一災後重建及外役監的服事期間,深深體會聖歌對心靈療傷的大功效。

「藝術和人文是要深耕才能帶出美感的……聖樂的呈現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上帝。」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已有超過150年歷史,今日我們享受的人文、藝術和音樂很多是宣教師留下來的,過去多少信仰前輩篳路藍縷付出,今日教會如果不重視而放棄,實在可惜可悲!但願我們能知曉,吟唱聖樂是服事上帝的重要性。

呈現聖樂,最大的期待是「帶出影響力」,震撼的演出會推動其他人繼續傳揚。指揮影響團員、團員影響聽眾、未信者,感動就這樣逐漸傳遞出去。音樂須與藝術和人文融合,深耕才能帶出整體的美感,要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慎重、投入、願意無條件付出。我一再強調,音樂的演出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上帝,以自己生命帶出正面能量影響他人。在此也順便強調,翻譯聖詩必須字字斟酌,當初寫詩的人用生命去寫,我們改寫時也應該同樣慎重,語言和音律要謹慎配合,一個差錯就會失去整體的意義與美感。

音樂隨著時代的變遷產生各種形式變化,但各有其特色互不衝突。處在這個速成的時代,很多細節容易受到忽略,古典聖樂為基礎更是珍貴。基督徒的信仰也是如此,不能速成或停在表層,這樣基督教價值與民間宗教沒有差別。過去的宣教師留給我們太多,今日的我們能再創造出什麼?這值得眾教會眾信徒一同省思考量。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