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超高齡 1919食物銀行打造惜食中繼倉

花蓮富陽1919 服務中心志工吳葉仁惠傳道訪視後為陳哥申請了1919食物包 - (相片提供/救助協會)

【邱國榮整理報導】台灣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比已超過20%,高齡貧窮問題日益嚴峻。近五成高齡家庭屬於最低所得組,支出高於收入,偏鄉地區尤甚。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食物銀行為此啟動三年計畫,預計在全台設立30座偏鄉「惜食中繼倉」,首座已於今年元旦在花蓮光復鄉太巴塱部落啟用,將提供物資給長照據點與文健站,以免費供餐方式幫助弱勢長者。

(相片提供/救助協會)

主計總處資料顯示,2025年1至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12%,其中食物類上漲3.85%。高齡家庭的CPI漲幅更高達2.3%,食物類價格上升4.12%。1919食物銀行服務的6717戶弱勢家庭中,伙食費平均占比高達39.85%,花蓮地區更高達41.72%,遠高於一般中等收入家庭的15至20%。受助者中逾兩成為65歲以上長者,其中46%失能無法工作,14%仍需工作維生,顯示高齡弱勢家庭在物價上漲壓力下,生計更顯困難。

1919食物銀行未來三年將在全台建置30座偏鄉中繼倉。(相片提供/救助協會)

基督教救助協會分享了兩個案例。花蓮的陳哥,離婚後長年照顧中風父親,無穩定工作和退休金,僅靠政府補助與兒子半工半讀維生。父子相繼離世後,他搬至花蓮卻因椎間盤滑脫無法工作,生活陷入絕境,還擔負新台幣50多萬元助學貸款。1919食物銀行透過志工協助申請食物包及急難救助金,助陳哥領取每月4000元國民年金,生活稍獲喘息。

高雄三民區的阿麗嬤,長子輕生,次子入獄,獨力撫養孫子。次子兩年前因擔心母親年邁無法工作,寫信向1919食物銀行求助。志工為阿麗嬤申請食物包並定期探訪。阿麗嬤靠中低收入補助與老人年金,每月約1萬5000元生活費,為節省開銷,常以麵食果腹,把錢留給孫子補習。她感謝1919食物銀行的幫助,而在獄中的兒子也寫信表達感恩。

1919食物銀行自2011年起,每兩個月親送食物包至高齡弱勢家庭,至今已發出32萬多份,幫助逾7萬戶次家庭。未來三年內,將在全台偏鄉建立30座中繼倉,確保長照據點與部落文健站的食物供應不中斷。1919食物銀行呼籲大眾「有錢出錢,有物資捐物資」,共同守護高齡弱勢家庭,讓長者們不再為三餐發愁,確保溫飽與尊嚴。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