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柏編譯】原住民如何看待土地?又如何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普世教協(WCC)於3月初發布《原住民靈性、土地權利與氣候正義》(Indigenous Spiritualities, Land Rights, and Climate Justice)報告。該報告由WCC原住民事務顧問洛里.蘭瑟姆(Lori Ransom)長老編輯,彙整WCC原住民網絡參考小組(Indigenous Peoples Network Reference Group)於2024年10月聚會的討論成果,呈現原住民神學觀點、對殖民歷史的反思,以及原住民知識在應對氣候危機中的重要性。
compost解殖與反思 傳統智慧展價值
澳洲原住民安妮.帕特爾-格雷(Anne Pattel-Gray)教授在〈從殖民基督教壓迫中釋放〉(Freedom from Colonial Christian Oppression)一文中,探討了殖民歷史與神學對原住民造成的影響。她指出,許多西方基督教詮釋中存在對原住民的偏見,甚至將原住民描繪成需要被「拯救」的對象,延續了殖民時期的思維。她認為,原住民的信仰與土地、造物主有著不可分割的連結,這種連結是他們在殖民壓迫下仍能保持韌性的原因。
有克里族、梅蒂族(Cree/Métis)血統的加拿大聯合教會(UCC)牧師沙恩.戈爾迪(Shane Goldie)以詩歌〈地球的脈搏〉(Earth’s Pulse),表達原住民與土地之間的深刻情感連結。「我們對待地球的方式,反映了我們如何對待自己和彼此,」他點出,原住民將土地視為生命之母,並建立起共生共榮的關係。「這樣的出發點與當代社會過度開發、破壞環境的行為形成強烈對比。」
台灣排灣族牧師Vavauni Ljaljegean(法法吾妮.拉樂歌安)在〈尋求連結與重生:排灣族的說故事與藝術〉(Seeking Connection and Rebirth: Paiwan Storytelling and Art)一文中,分享排灣族人如何透過傳統工藝與藝術,來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創傷。她提到,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重創台灣原住民部落,許多族人被迫離開家園。在災後重建的過程中,族人以皮革雕刻,將部落的歷史、文化和對土地的記憶融入作品,藉此帶來希望與力量,療癒傷痛,並重建與土地的連結。
compost共生與行動 集體福祉齊守護
報告中也提到幾個案例,說明原住民傳統知識的價值。例如,澳洲原住民的傳統火災管理技術,透過有計畫地焚燒土地,減少可燃物,已被證實能有效降低大規模野火的風險。亞馬遜地區的原住民農業實踐,不僅能提供糧食,還有助於固定大氣中的碳,並保護當地的生物多樣性。
報告中提及玻利維亞安地斯山區(Bolivian Andes)的原住民如何透過集體而非個人主義式的思考,以及跨社群的互助合作,適應嚴峻的自然環境。玻利維亞的艾馬拉人(Aymara people)胡安.查韋斯(Juan Chavez)在〈原住民靈性與土地權利:玻利維亞安地斯山區的觀點〉(Indigenous Spiritualities and Land Rights: A View from the Bolivian Andes)一文提到,安地斯原住民的生活建立在人際關係上,透過互惠的強化羈絆,使每個人在部落中茁壯成長。他表示,因為只有當其他人也一起過得好時,一個人的福祉才能實現,所以人們不會把自己或自己的需要置於其他部落成員和他們的需要之上。
WCC世界宣教與傳福音委員會主任彼得.克魯奇利(Peter Cruchley)牧師在報告中強調,當前氣候變遷的衝擊、土地流失、種族主義等問題,對原住民的影響尤其嚴重。他呼籲各界應聆聽原住民的聲音,並與他們建立夥伴關係,共同尋求變革與轉化。原住民長期以來的生活方式與傳統知識和土地緊密相連,是土地和生態的最佳守護者。(資料來源: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