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義
無論是牧會或是機構服事,身為傳道者,都將面臨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課──講道。我們上一代的信徒稱傳道者的講道為「講道理」,意思很清楚,表示聽起來是很有「道理」的意思。
講道與「演講」截然不同。牧會時,我會告訴司會的長執或信徒,禮拜邀請牧師講道時,不必說「牧師今天要講的題目是……」,這句話並不恰當,也非必要。因為傳道者傳遞的是聖經的信息,而非演講。因此,無論是讀完聖經或聖歌隊獻詩後,僅需說「現在請牧師(或傳道)分享聖經信息」即可。題目並非關鍵,聖經的信息才是核心。若是演講,重點則在於題目,演講者必須根據邀請單位的題目或主旨來準備內容。演講採用的資料與講道大相逕庭;講道必須以聖經經文為本。
因此,傳道者平日首重培養靈修的生活習慣,有系統地閱讀聖經,由閱讀進入「研讀」經文,進而將研讀心得撰寫成講道內容,完成後再訂定講道題目。我牧會時,每季開始前會發給全體會友下一季的講道經文、題目、聖詩、啟應文等資料。雖然我講道內容都是逐卷、逐章、逐段準備,題目也已預先提供,但仍發生過講章完成後更換題目的情況。因為我發現,修改後的題目比原先的更貼近講道內容。
準備講道,最基本的是聖經版本的選擇。傳道者在準備講道時,至少應參考五種不同版本的聖經,且皆為傳道者能理解的文字,這點無須擔心。這五種版本包含:現代台語譯本漢羅版、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中文和合本修訂版、天主教思高聖經學會版本,以及呂振中教授版本(原住民可用母語版本取代台語漢羅版)。對照不同版本,能幫助你發現翻譯上的差異,進而更深入理解經文,對準備講道大有助益。平日靈修時,或許習慣只用一種版本,但準備講道不可以這樣,這是最基本的要求。當遇到不同且差異甚大的翻譯時,便需要查閱聖經釋義的書。因此,你的書房至少應備有兩套以上的釋義書。一邊對照經文差異,一邊參閱釋義書的解釋,這是準備講道的基本要件。千萬不要只用一種版本,照本宣科,這容易產生問題。
我並非指具備上述條件就能寫出很有水準的講章,而是提醒,身為傳道者,這些是準備講道最基本的要件。準備講道需要的資料除了必備的釋義書外,平時閱讀、蒐集的書報雜誌資料等,也能作為輔助。這些都是神學院「講道學」課程中必定會教導的內容,切勿因畢業而把這些必備功課束之高閣。神學院老師會評鑑你寫的講章,別忘了,現今的信徒也會如此。我曾親眼見到信徒在聖經上註記哪位傳道者引用了某段經文,並寫下題目和時間。別以為這只會發生在都會區教會,我在偏鄉教會也遇過。現今的時代,幾乎人人都能上網查詢,會友也能分辨講章是上網下載的,還是親自準備而撰寫的,信徒心裡清楚,聽完後也會做出評鑑。我想說的是:至少你認真準備講章,就能觸動聽你講道的信徒的心靈。 (作者為長老教會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