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lul台南報導】台南神學院與華人民主書院合辦2025年台灣國際民主誌影展,以「宗教自由與記憶」為題舉辦播映會,播放圍繞人權、國際情勢、民主等議題的紀錄片與劇情片,並有專人與民眾互動。首場播映會3月19日於南神禮拜堂登場,播放紀錄片《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並邀請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主任黃伯和牧師主持。

黃伯和表示,這部紀錄片記錄南非主教「屠圖」和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兩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2015年於印度達蘭薩拉相聚五天的過程。他們分享多年來的友誼,共同解答全球提出的關於「喜悦」的疑問,對談充滿睿智與光芒。儘管曾經歷苦難與暴行,兩人始終堅守非暴力的信念,以慈悲的態度面對生命,將自身的經歷化作智慧,與世界分享生命喜悦的來源。
黃伯和表示,此片帶出許多思考的角度,譬如兩人過去歷經苦難,如何在苦難中保持快樂;不同宗教如何面對苦難;面對被壓迫的群體時,宗教扮演的角色。兩位領袖也探討跨宗教關係的可能性,最後分享對不同宗教的立場。
映後座談聚焦於兩位主角如何在不同宗教思維下,於苦難中尋求喜樂與平靜。黃伯和提到,達賴喇嘛流亡期間,改變認知視角,從內在尋求轉變。即使流亡,仍學習知識及了解各種議題。屠圖則將耶穌基督為世人犧牲生命的精神融入思考,將苦難轉化為積極意義。他認為個人的苦難能成為幫助他人的力量,協助受壓迫的群體關注他人的痛苦,並在幫助中找到自己的喜悅。南非經歷種族隔離政策後的改革時代,社會正義討論經常帶有報復的情感,整體氛圍充滿對立。然而屠圖從教會的角度詮釋正義的價值與實現方式,領導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促進南非的轉型正義。
「現今社會中,面對不同宗教和宗派的對立、批評及歧視,我們可以從達賴喇嘛與屠圖主教的互動中找到信仰對話的可能性。」黃伯和表示,他更傾向談「信仰對話」而非「宗教對話」。他認為宗教對話的重點在解決問題,而信仰對話則強調價值互動。從事信仰研究或牧師工作時,面對不同宗教觀點,如何調整視角並處理相關議題,可以從屠圖與達賴喇嘛的互動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