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身台灣半世紀 再見丁松筠神父

病逝翌日獲身分證 總統府頒褒揚令肯定奉獻台灣五十載、協濟弱勢公益

(相片提供/光啟社)

【林宜瑩專題報導】「我不知道我哥哥怎麼這麼窮!」神父丁松青(Barry Martinson)說,他到光啟社替哥哥丁松筠(George Martinson)神父收拾遺物時,發現他的存款沒幾萬塊,交通工具就一輛破舊的腳踏車。5月31日清晨,丁松筠在光啟社樓上、耶穌會會院的寢室被發現,在床邊以跪姿祈禱蒙主恩召,享壽75歲。身為耶穌會會士的丁松筠,除了守貞、神貧、服從修會命令外,一生奉獻給光啟社,縱使以「傑瑞叔叔」形象活躍螢光幕前,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依舊自稱是「最不像神父的神父」。

丁松筠1942年12月2日出生於美國聖地亞哥,1960年加入天主教耶穌會,1967年從美國華盛頓州肯沙噶大學取得哲學碩士後,便被美國耶穌會差派來台灣。1967~1969年先在新竹華語研習所研習中文,1970年到天主教新竹社會服務中心投入社會服務,同時在輔仁大學神學院研習神學課程,1973年到輔仁大學投入學生輔導,1974年到光啟社,先後擔任過代理社長、副社長、董事長。

丁松筠患有遺傳性心臟病,今年4月初才在心血管放入5根支架,因心繫事工,5月就前往中國內蒙古、張家口拍攝天主教傳教士的紀錄片,5月27日回台後,一直待在光啟社樓上耶穌會會院,沒想到在31日突然病逝。原本丁松筠將於6月1日接受內政部頒發台灣身分證,在他過世之後,則由弟弟丁松青代為領取。
光啟社社長莊麗紅說,當丁松筠裝完心血管支架後,就勸他要以健康為重,不要奔波,可是一心掛念天主教宣教士紀念片的他,還是禁不住想趕緊完成的責任感驅使下跑去中國,這可能是壓垮他最後一根的稻草。
丁松筠神父的殯葬彌撒已於6月17日在台北聖家堂舉行,出席的副總統陳建仁代表總統蔡英文頒發褒揚令,肯定其「奉獻台灣社會五十載,協濟弱勢公益半世紀,懋績卓行,弘聲遐舉」,該褒揚令由耶穌會中華省省會長李驊神父代領。另外,教廷駐華代辦高德隆蒙席也代表羅馬教宗聖方濟各致詞,教宗稱讚丁松筠:「他對許多人來說,是一份偉大的禮物。」

這場殯葬彌撒與傳統保守的耶穌會非常不相同,因為丁松筠一生投入在媒體傳播,他生前就立遺囑希望自己的喪禮是一場歡送的慶典,因此光啟社專案經理陳姻蕙在籌辦追思會時,盡力實現丁松筠的遺願。

在殯葬彌撒中,有一位坐著輪椅的人士出席,甚至一路跟大家去丁松筠長眠地──彰化靜山。陳姻蕙說,丁松筠跟光啟社附近的遊民、資源回收的老婆婆、坐輪椅賣口香糖、在街頭賣玉蘭花的人都是好朋友,甚至有一位體臭到眾人閃避的遊民,只有丁松筠敢坐在他旁邊,還一起分享一片蔥油餅。

陳姻蕙說,有次跟著丁松筠去中國片場拍攝紀錄片,很多人搶著當場工(臨時演員),放飯時,丁松筠特別喜歡跟他們一起聊天。有天,他帶著一串佛珠走到片場,高興地說,這是場工朋友送他的,「他對待人不是用憐憫同情的眼神或立場,他就是把人當人,一心只想成為他的朋友。」陳姻蕙說,這就是丁松筠神父。

光啟社 台灣影視人才培育搖籃

(相片提供/光啟社)

【林宜瑩專題報導】「丁松筠是光啟社的精神導師。」現任光啟社社長莊麗紅表示,光啟社(Kuangchi Program Service,KPS)是美國耶穌會修士卜立輝神父(Philip Bourret,1913~2008年)於1957年返美募款、1958年6月買下美國瑪利諾修會的台中市中聲廣播電台,後由卜立輝擔任技術顧問,先成立「光啟錄音社」製作廣播劇錄音帶,接著把美國電視台淘汰的設備運到台灣來。丁松筠神父則是在1974年到光啟社服務,光啟社雖不是丁松筠神父創辦的,但他帶領光啟社走過輝煌的年歲。

莊麗紅說,當時無線三台都還沒成立,光啟社是台灣第一個具有電視台設備與技術的機構,1961年,光啟錄音社更名「財團法人光啟文教視聽節目服務社」;初期攝影師都由耶穌會神父擔任,因為美國耶穌會早在大學就讓神父接受相關訓練,同年7月在台灣大學農學院開辦「暑期電視講習班」,之後也開設多次短期訓練班培養電視人才,為台灣電視產業奠定了重要基礎。

(相片提供/光啟社)

4層樓高的光啟社總社,在1965年1月20日完工啟用,當時台視、中視、華視的節目都是現場直播,在還沒有自己的電視台大樓前,都是在光啟社製作節目,包括張小燕、歐陽飛飛、劉文正、崔苔青等明星都常在光啟社出入,而光啟社的員工後來也都被挖角到三台成為創台班底;另外光啟社也幫助香港、越南西貢電視台等地訓練電視人才,甚至特別成立舞蹈班訓練伴舞者。

莊麗紅說,光啟社從早期製作廣播節目(《小小廣播劇》至今還成為外國人來台學華語的教材),到老三台從創立到茁壯過程,支援現場直播、電視劇(《傻女婿》電視劇播了200多集),還有宗教性、英語教學節目,早期台灣電影興盛時期,光啟社電影部也拍了許多華、台語電影,之後廣電基金會成立後,《尖端》等科技類電視節目也是在光啟社製作,讓光啟社真正達到「自立自養」的目標。

1980年代台灣解嚴後,有線電視台(第四台)蓬勃發展,當時光啟社一度考慮要設立自己的有線電視台,但後來還是以「節目製作中心」為發展方向,例如八大、三立電視台還沒有自己攝影棚時,也是租用光啟社的設備與場地製作豬哥亮、白冰冰等歌廳秀電視節目,讓光啟社的營運又邁向另一個高峰;之後包括基督教的好消息電視台、新眼光電視台、佛教的大愛電視台等宗教電視台剛成立時,很多節目也是在光啟社錄製。

直到近10年因網路電視的興起,讓台灣媒體環境因競爭激烈、削價競爭,使光啟社專注在政府委託製播的紀錄片,例如台北101大樓、蘇花改、南迴鐵路、花東鐵路等,獲得國內外許多大獎。

莊麗紅表示,未來光啟社還是會繼續製作「寓教於樂」的好節目往前走,縱使丁松筠神父這位光啟社的精神導師不在了,光啟社董事長將會由現在的副社長黑幼龍升任,社長也將由前原民台長馬紹.阿紀擔任,她自己則轉任營運長,光啟社也會在IPTV(網路電視)有自己的電視台。「丁松筠神父常常教導大家要製作具備『真善美』節目的精神,會因光啟社永續經營繼續走下去!」

露德協會陪伴愛滋病友  以關懷和接納終結歧視

【邱國榮專題報導】神父丁松筠逝世前,擔任台灣露德協會的監事。2012年,露德協會出版《2012看見生命的彩虹──愛滋朋友的生命故事》,並於記者會中發表2012台年灣地區愛滋感染者生活現況調查,邀請時任協會理事的丁松筠與帕斯堤(HIV positive,愛滋感染者)代表光哥對談;同年的國際愛滋燭光日,丁松筠代表協會與政府機構,一同點亮愛滋希望燭光,呼籲國人關懷愛滋,增加民眾愛滋常識,了解自我保護及與如何與感染朋友相處的知識,降低因恐懼而造成的社會歧視與壓迫,一起為愛滋預防盡一份心力,盼為台灣的帕斯堤及其親友找到生命的出口。

1997年,露德之家結束37年的孤兒收容服務,轉型成專門服務愛滋感染者,效法福音精神,開始定期入監獄、看守所、外國人收容所及醫院及案家,探視愛滋病友,開啟了每年年終定期辦理愛滋感染者感恩晚會。2006年,附屬天主教仁愛修女會的露德協會,升格為內政部正式立案的社團法人。2010年,在台中成立彩虹天堂,同志健康文化中心開幕,隔年,除了繼續倡議感染者人權以外,也幫助「帕斯提聯盟」成立,目的是要社會聽見帕斯堤的聲音。

露德協會附設的中區同志健康活動中心,自成立後便不斷受到社區排擠,於是在成立1年後搬離社區,翌年,彩虹天堂更名為「基地」與「九號小舖」,後者作為二手愛心商店揭牌營運。2014年,協會公布愛滋感染者相處大調查,發現社會對愛滋誤解仍大,隨即舉辦呼籲社會化解歧視,為帕斯堤加油的活動;同年並以「愛滋不是罪」為主題參與台灣同志遊行。

2016年11月,協會公開台灣街頭愛滋認知實測影片及帕斯堤朋友心境與行為調查,影片反應民眾對愛滋的迷思與擁抱感染者的猶豫;調查呈現,汙名對帕斯堤生活帶來的影響,愛滋反歧視仍需更多努力。
從露德協會的事記,可以看出協會非常清楚成立使命:「因福音的召喚,以正義和仁愛的原則,以關懷和接納的態度去愛人,期使受愛滋影響者的尊嚴和價值受到尊重。」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