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恆高雄報導】3月29日下午,壽山中會博新教會、台灣聖經聖潔會、基督博愛教會、劉快治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靈修講座,邀請台灣神學院、台南神學院實踐神學兼任講師馬約翰牧師,以「在耶穌愛裡成長」為題談讀經與禱告,盼與會者有渴慕祈禱、渴慕上帝話語的心,靈命受建造。
第一段談「禱告」,馬約翰首先邀請會眾分享禱告不容易的原因,包含忙碌、忘記、周遭事物使人分心、沒有屬靈同伴等。許多人懼怕禱告、不會禱告,但他指出「禱告是一個可以學習的技能」,並以羅馬書8章鼓勵與會者:「聖靈會幫助我們禱告。」不論何時何地皆可禱告,例如:難過沮喪時向上帝求內心的平復,或開始工作前求上帝給予指引和鼓勵。
馬約翰強調,禱告是與上帝真實的建立關係,要認真安排規律的禱告時間,「給上帝你最好的時間,而非你最累的時間。」馬約翰的方法是早晨在餐桌前禱告,提醒自己禱告與吃飯一樣,是每天自然、必須做的事。談到如何禱告時不分心,他建議透過特定的事物幫助自己定睛在上帝,例如聖經、十字架,也可以凝視遠方樹木,或在聖經中夾放幾張目前所關心之人的照片。

關於禱告時的姿勢,馬約翰說明,可以走、站、坐、躺、跪等各種姿勢禱告。而不同的姿勢表現不同情境,透過外顯的身體語言也能表示內心的態度,他鼓勵與會者找到自己合適的方法。若有些時刻真的不想禱告,也可以誠實與上帝訴說,不要因為愧疚而禱告,而要因為渴慕而禱告。
第二階段談「聖經」,馬約翰分享「聖經不要只停留在頭腦,而要活出來」,經文有不同的屬性,基督徒並非只是讀聖經「資料」,而要透過讀經來塑造生命。他進一步解釋,聖經故事會依據讀者不同的成長背景,而提供不同的想法,因此基督徒讀經時,經過獨立思考、體會、咀嚼後,會內化成為自己的生命。
他建議可以做「聖經釋義」,可以運用圖像來幫助讀經。他現場分享不同風格的聖經故事藝術創作,強調基督是道成肉身的主,不要有基督宗教是外國宗教的想法,也能用本土藝術來展現活潑的經文解釋與思考空間。最後,他鼓勵與會者向聖靈求「渴慕上帝的話」,「因需要渴慕上帝的話語,基督徒靈命才會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