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講道採用經文不可疏忽比對的重要性

給今年即將畢業的傳道師的信-4

(相片提供/Freepik)

◎盧俊義

先前我提過,準備講道要參閱不同版本的聖經,尤其應優先採用最新的「修訂版」。即使是中文和合本或台語漢字本,也要選用修訂版,這點非常重要。眾所周知,「聖經考古學」是全球進展最快的考古學,學者們常根據新發現的資料,釐清某些詞語的精確含意。經過考證,他們發現過往對部分經文的理解需要修正。

舉個明顯的例子:創世記27章39節。舊版經文記載:「他父親以撒說:『地上的肥土必為你所住,天上的甘露必為你所得。』」台語舊版聖經譯文亦同。然而,現今幾乎所有修訂版,包括《現代台語聖經漢羅版》,都已修訂為:「他父親以撒說:『看哪,你住的地方必缺乏肥沃的土地,缺乏天上的甘露。』」兩者意思幾乎截然相反。

再舉一例:列王紀下16章5節僅用一節描述亞哈斯王執政時,北國以色列與敘利亞聯軍攻打耶路撒冷,記載聯軍「無法打敗亞哈斯」。但歷代志下28章卻用了長達五節的篇幅,更詳細地記載此役,並指出聯軍不僅擊敗、更是重創了猶大,不但多達12萬精兵陣亡,另有20萬名婦孺被擄。

歷代志作者接著在28章9~15節,記載了一段列王紀未提及的資料:當時有位先知名叫「俄備」,他去見北國以色列軍團的四位領袖,要求他們善待被擄的同胞——那20萬猶大的婦孺。這四位領袖聽從了先知俄備的建議,果然「遣送所有俘虜回猶大地區,到棕櫚城耶利哥去」。

因此,若要講解福音書,務必留意:無論選用哪一卷,都要與其他三卷的相關經文對照參看。別小看這樣的工夫,不同記載所呈現的意義,往往有極大差異。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我深信你在神學院上過聖經釋義的課,已明白這些講道的基本要件,講道學老師想必也曾再三叮嚀。千萬別以為我們的信徒都不讀聖經,或不會留意經文細節。從我早年在後山東部中會關山教會牧會,到後來的嘉義中會嘉義西門教會,再到七星中會台北東門教會,就常有信徒拿著聖經中記載的差異來詢問我的看法。

講道與口才好與否一點關係都沒有,口才好的傳道者,講得頭頭是道的傳道者,若未能真實詮釋經文內涵,不必然能受到信徒的尊重。信徒私下可能會說:「我們的牧師(或傳道)比較像『王祿仔』。」意指像在跑江湖賣膏藥的「騙者」。講道,需要的是依循經文脈絡,慢慢講、細細分析。久而久之,信徒自然會知道你是很認真的傳道者。

當然,教會裡難免會遇到一些自認對聖經解釋很有「權威」或「分量」的人。我便曾被這類信徒當著眾會友面前「剾」(khau)過。當下我沒有動氣,只覺得自己仍需加倍努力。真正對聖經有深入研究的信徒,多半會私下找我們交流心得;這樣的信徒,實是傳道者難得的良師益友。

德國神學家卡爾.巴特(Karl Barth)有句名言:「基督教的信仰,是右手拿聖經,左手拿報紙。」意思很明白:解經之後,更要懂得如何將經文信息應用於當代社會,不能只停留在字面解釋。若只是繞著經文打轉、重複敘述,信徒難以從講道中領受到切身的信息。因為信息就是與我們現今的時代有緊密關係才有意義可言。(作者為長老教會牧師)

1.歡迎以信仰角度回應社會、教會現象及本報內容。公報廣場鼓勵不同觀點對話,刊登文章不代表本報立場。 2.投稿信箱:write@pctpress.org。可用筆名,惟須提供真實姓名與聯絡方式。限750字,本報保有刪改權,請勿一稿多投。兩個月內未獲採用通知,請自行處理,恕不退稿。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