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柏林宣道會訪公報社 認識文字事工今昔

(攝影/Dalul)

【Dalul台南報導】柏林宣道會(Berliner Missionswerk, BMW)普世關係與全球宣教副主任芭芭拉・胡斯特德(Barbara Hustedt)、東亞歷史研究專員理查德・埃爾古特(Richard Ellguth)、普世中心記者格爾德・赫爾佐格(Gerd Herzog)一行人,4月1日參訪台灣教會公報社,社長方嵐亭牧師分享文字事工如何在現代社會透過多樣管道成為見證。

方嵐亭提到,目前公報社所在大樓正是國際合作與普世見證的象徵。40多年前,德國福音教會(EKD)認為教會媒體應該擁有一個平台,1982年原計畫贊助一台印刷機給公報社,但評估舊址(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旁)後,公報社更迫切的問題是建築老化且空間不足。於是EKD決定將年度盈餘全數奉獻,以BMW名義資助公報社建造全新大樓。新大樓於1983年正式完工,至今仍承擔使命,透過報刊、圖書及繪本等事工持續助益台灣社會,成為眾多教會事工的典範。

(攝影/Dalul)

方嵐亭介紹公報社出版刊物與設計文化創意產品,從《台灣教會公報》《耕心週刊》《少年心眼光》到美好腳蹤系列繪本呈現多樣視角,並積極推動母語,像是舉辦台語說故事、推廣白話字及原住民族語等。他還介紹遭沒收的《教會公報》第1825期及《活路》副刊第4期,讓來訪的BMW一行人理解過去威權統治下教會與社會面臨的挑戰。

PCT總會普世委員會專員Tjanubak Ljaljegean(蔣記剛)牧師指出,此次BMW來台灣,除參訪公報社,也至平安基金會所屬海員/漁民服務中心。受限於時間,只能前往機構參訪,若有更多時間,也很希望帶他們參訪地方教會。地方教會的生命力與活潑能讓他們更直接體會PCT的實際樣貌與信仰氛圍,在禮拜、祈禱、聚會中感受信仰的熱度。

Tjanubak Ljaljegean表示,BMW與PCT每年透過交換志工合作,已有相當長的歷史,展現彼此深厚的聯繫。本次參訪與交流進一步拉近雙方距離,深化彼此的情誼。期待未來展開更多合作,不斷延續德國教會當年慷慨奉獻的精神,建構現階段及下個階段的關係。這種關係的持續塑造,需要更多努力,探索新的事工方向,為彼此合作尋找更多可能性。

(攝影/Dalul)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