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道】以馬忤斯|主,我願意愛祢

(相片提供/Freepik)

◎吳孟柔

在學生團契中,曉欣總是那位忙碌的核心人物,每週不間斷地帶領門徒訓練。她在眾人眼中是一位熱心服事的姊妹與輔導,然而,在獨處的時間,她常常陷入對自己信心的反思與懷疑。

某次輔導中,曉欣脫口而出說:「我不愛上帝。」說完她自己都感到訝異。她並非質疑上帝的存在,也不疏於默想祂的話語,但當思考與祂的關係時,她心中泛起一絲不安:「我是有罪的,我的愛不完美。面對上帝,我不能輕率地說我愛祂,這樣會顯得不敬畏祂。」

曉欣這樣掙扎,不是因為她不理解神學,或懷疑自己在基督裡重生的新生命,而是對上帝深沉的敬畏偶爾讓她的信心動搖。正如神學家約翰‧慕理說的:「對審判的恐懼本身從不可能叫我們從心底愛上帝,也不會使我們恨那叫我們落入上帝憤怒的罪。……敬虔的真諦在於:對上帝的敬畏是敦促愛慕的敬畏……這敬畏是我們意識到上帝超乎萬有的威嚴與聖潔之反射動作。這敬畏並非源於罪,而是本屬於所有理性的受造物。」他強調,對上帝的敬畏並非源於對審判的害怕或對自身的羞愧,而是因我們被上帝所造。這樣的敬畏,是我們愛慕上帝的動力。

但這樣的敬畏如何幫助曉欣到上帝面前呢?幫助曉欣的方法並非責備她不了解真理,或敦促她每日更勤奮地閱讀上帝的話,而是幫助她認識真信徒的罪已經被赦免,我們不再因羞愧與祂隔絕,得以站立在上帝面前。這樣的認識不僅是知識的,馬可福音5章提到血漏女人,耶穌呼喚她在恐懼中勇敢地站出來承認,但女人在摸到衣裳時就已痊癒了。我們也是因著對耶穌的信心而得救,而耶穌同樣在呼喚我們,邀請我們到祂面前敬畏祂,在眾人面前脫去羞辱。

曉欣沒有一夜之間就不再恐懼,但想到上帝時,她不再只是研讀經文並同意真理,也不再只是苛刻審視自己是否完美。她開始在禱告中真實面對心中的羞愧與脆弱,勇敢向上帝述說她的困惑。她順應著心底的渴望,懇切地向上帝祈求:「主,我願意愛祢。」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