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記念陳文成,新聞必須有空間

1981年,台灣歷經美麗島事件、林家血案的衝擊,那是民主、自由意識逐漸抬頭的年代。反對國民黨獨裁的社會累積了一定能量,正蓄勢待發。

1981年7月3日早上,台灣大學校園內發現陳文成的遺體,使國內外關心台灣民主、自由發展的人士為之震驚。因為前一日早上,陳文成才被警備總部請去「喝茶」,結果隔天陳屍校園!當時的新聞媒體在國民黨的控制下,口徑一致地報導陳文成是畏罪自殺。

還好在當時的黨外雜誌、海外的台灣人社團及陳文成父親陳庭茂先生的努力與奔走,使得國民黨無法以優勢司法、監察等權力用「畏罪自殺」四個字來吃案。陳文成事件也讓台灣的人權問題再度在海內外受到重視。

其間有個案外案,當時美聯社記者周清月被時任新聞局長宋楚瑜取消採訪權一年,原因是蔡清月當時訪問陳庭茂關於美國法醫來台重新驗屍的新聞用語引起當局不悅。蔡清月照著陳庭茂先生的說詞用autopsy(驗屍),但宋楚瑜不准,要求改用view(審視)一詞。美聯社以該記者乃忠於採訪者的說詞而不更改用詞。結果,宋楚瑜以「美聯社的報導是外國殖民主義再度想陰謀操縱中華民國的證明」為由取消蔡清月的採訪權一年。

一年後,新聞局恢復蔡清月的採訪權,要求她不得對外發表意見。但在三年後,當蔡清月再度被派來台灣當記者時,新聞局卻通知她不得從事記者工作,理由是她的採訪權從未被正式恢復。

新聞控制是獨裁國家統治的手段之一。當年,如果沒有那些遭多次查禁仍無畏懼、不計成本發行的黨外雜誌,沒有美國台灣人社團在美國的努力,陳文成「被自殺」的事情可能就在國民黨上下其手中,不了了之。新聞有自由的空間,才有可能讓真相得以多面貌地呈現出來。如果美聯社當時讓步,以宋楚瑜喜歡的字眼view而不以autopsy來陳述陳庭茂的說法時,國民黨職業學生的問題可能不會在美國校園引起關注。
在記念陳文成教授逝世36週年時,我們也得檢視我們的社會、教會的新聞自由有沒有比36年前進步呢?有時,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四周仍然存在許多宋楚瑜,想要限制新聞自由來達到其主張的目的。

也讓《台灣教會公報》有多點的新聞自由空間來呈現爭議性議題的多樣面貌吧!好為我們留下信仰的足蹤。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