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談謙卑

施壽全(馬偕醫院院長、七星中會仁愛教會會友)

新政府上台後,「謙卑」就成了社會上最常聽見的口號。同時,因為領導人也宣示成為最會溝通的政府,所以到處也都有「溝通」在進行著。如今一年多過去了,狀況變得如何呢?

所謂溝通,就是把自己的立場與需求,說明給需要知道的人知道。誰需要知道?資源分配者,以及被分配而資源共享或衝突的人。溝通說明清楚,分配妥當,大家也都滿意。不過,更多時候則是,總體需求超過供應而無法公平分配,「溝通」後卻無人願意讓步。「溝通」往往需要「妥協」才有效果;而誰肯妥協呢?顯然是必須先有「謙卑」的態度。

不是大家都應該「謙卑」嗎?謙卑的溝通才有妥協,不至於僵持不下或相互毀滅,但看到目前社會亂象,謙卑顯然流於空談!溝通只是吵架,或斷章取義,進行對人身的謾罵、詆毀與汙衊!我們可以不理會不必溝通者,但對於需要卻無法溝通的人,結局若是「霸道」逼「謙卑」「妥協」,還有天理嗎?

謙卑並未落實的現象還有:每當有件麻煩問題被解決,或某重大事工被完成,就常會聽到諸如「我當時就告訴他……」「若不是我,換成別人,早就……」「很欣慰政府聽了我的話……」等說詞,以彰顯自己的功勞。

功勞或許確實屬於那人,也可能根本不是。「告訴他…」,其實無效,改變另有原因,卻因結果一樣,就認為自己有功。

說「若不是我……」,換成別人,也未必不好,但因沒換,所以「若不是我」,無法證明其關鍵性。
個人的建議湊巧與政府方向相同,就認為是自己建功。

不是或不確定是自己行,卻猛往自己臉上貼金,是違逆謙卑的態度。

當然,「不謙卑」或許與長久來,「為善不欲人知」,已不被認為是良善的品德有關。有人有好表現卻不張揚,不計較好處或許無妨,但有時卻帶來壞處,因為會讓有期待的人,誤以為平庸無能,錯過時機,再辯解已無濟於事。

所以,如何妥適呈現「謙卑」,並非易事。有人生性較愛現,自然不會謙卑;有人雖不算喜歡吹噓,說話卻總讓人有志得意滿或趾高氣昂之感,完全與「謙卑」背道而馳。而有些智者,則能在謙卑基調中呈現個人用心,讓人佩服。

智者通常會表達自己扮演某種角色,但把功勞都歸給團隊成員。智者覺得榮耀是否臨身並不重要,重要是自己沒有缺席且已盡心力,事工完成,就是最大的安慰與喜樂。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