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信仰與公民對話 東門教會包場邀青年觀賞《看不見的國家》

(攝影/Dalul)

【Dalul台南報導】台南中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6月1日於台南國賓影城包場放映紀錄片《看不見的國家》,號召近200位青年觀看。影片探討公民參與與民主價值,引起熱烈共鳴。活動由教會大專小組發起,報名消息一出不到一天即額滿,展現青年對公共議題的高度關注。

(攝影/Dalul)

《看不見的國家》是台灣紀錄片,由美國導演葛靜文(Vanessa Hope)執導。以台灣首位女性總統蔡英文為核心,記錄台灣從威權體制走向民主轉型、追求台灣人身分認同的過程,也探討台灣在國際社會面臨的挑戰,以及追求民主自由過程中,如何應對來自中國和美國等大國的地緣政治壓力。

東門巴克禮歷史教育推廣協會總幹事李新元表示,儘管台南相對安靜,仍有許多在地議題需要青年投入,教會應成為公共平台,陪伴城市面對變動。本次電影放映活動透過「太陽花方案」與「青鳥方案」鼓勵世代對話,有能力者支持他人參與民主思辨。映後座談移師教會舉行,強調公民是主角,不邀請名人講者,讓每位參與者自由發聲。

(攝影/Dalul)

這場由青年發起、教會促成的行動,結合信仰與公共參與,讓教會成為培育公民意識的新平台。李新元指出,透過一部電影、一場對話,青年與教會實踐了信仰與公共參與的交會,也重新思考教會不僅是靈性歸屬之地,也能成為培育公民意識、連結社會關懷的行動平台。

東門教會牧師劉炳熹表示,此次活動並非由教會主導,教會扮演的是促成與支持的角色,讓年輕世代藉由群眾募資參與公共議題與民主實踐。教會應從指導者轉為共生的平台,讓每位參與者都能發聲,講述自己的故事,信仰群體則學習與從未接觸教會的人建立關係。

(攝影/Dalul)

劉炳熹表示,映後座談以門票設參與門檻,讓真正關心議題的人浮現。座談場地選在教會,則是希望熱情的夥伴有空間深入討論,「這些願意留下來的參與者,就是我們未來可以同行的慕道友。」在活動中,重新認識教會作為社會公共平台的可能性。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