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瑩台北報導】「醬狗」是韓國人歧視韓國華僑的稱呼,導演張智瑋執導的《醬狗》在2021年上映後,引發移民身分認同討論。華人民主書院協會6月1日晚上在七星中會濟南教會舉辦《醬狗》電影賞析會,影片講述在韓國土生土長的韓華混血高中生李光龍被同學、抓非法移民的警察霸凌,遭人以「醬狗」羞辱,探討移民處境與歧視。
電影從高中生打電競遊戲的畫面開始,韓國學生用「醬狗」羞辱鑽遊戲漏洞偷襲他們的中國學生;其中李光龍在韓國土生土長,但父親是中裔台籍、母親是韓國人。從小父親就要求他不能忘了根,母親則擔心他在外講華語會被欺負,要他講韓語。在身分認同矛盾下,李光龍在學校常被同學霸凌,甚至因為僅持有無戶籍的台灣護照,失去至美國大學就讀的獎學金推薦資格。
劇情也述及高中生情竇初開及家庭劇變,原本想歸化韓國籍的李光龍最後選擇帶著父親骨灰回台灣,重回當年父親在台留學時常去的富貴角燈塔,父親當年在此向北遙望中國東北家鄉,回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隨父母逃難到韓國首爾的往事。李光龍與女同學談到鬼島台灣跟地獄朝鮮、高麗棒子跟醬狗、台灣與韓國的兵役問題,思及父親一生為在韓華僑權益努力,李光龍最終認同自己的台灣國籍。
電影結束後,濟南會友馬可(化名)發表觀後感說,看到李光龍一度寧可服兵役三年也想歸化韓國,可是現實卻有許多韓國偶像男星極力拖延、逃避兵役,台灣也一樣。他想到周遭朋友嫁娶不同國籍對象後,另一半都很願意歸化台灣籍,但外籍配偶的處境是否像《醬狗》呈現的遇到身分認同、大環境的歧視,值得大家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