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之死》新書發表會 多種視角解讀歷史

(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高雄報導】6月4日晚間在三餘書店,左岸文化出版社攜手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舉辦《女工之死:後工業時代,一則關於鬧鬼和空間記憶的人類學敘事》新書發表會,邀請本書作者、紐約市立大學約翰傑依學院人類學系教授李安如博士,以及曾帶領學生研究「高中六號沉船事件」、參與藝術展覽發表成果的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王梅香分享,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所教授蔡麗玲主持。

1973年9月3日清晨,只能乘載15人、卻超載到70餘人的民營渡輪「高中六號」翻覆,導致25人罹難、46人受傷。其中,這25位罹難者都是年輕、未婚、任職於加工區的女性作業員;當時為了不要遲到而被扣除全勤獎金,加工區的作業員們選擇擠上早已超載的船隻。

這些罹難女性被合葬,墓地稱為「二十五淑女墓」。受到傳統民間信仰、性別刻板印象等觀點影響,有不少與「二十五淑女墓」相關的奇談,圍繞在罹難女性「想婚的遺憾」。2008年,透過高雄市女權會爭取,高雄市政府將墓地正名與改建,變成具有紀念、教育和文化意義的公園「勞動女性紀念公園」。

(攝影/林婉婷)

《女工之死》的英文原版名為「Haunted Modernities: Gender, Memory, and Placemaking in Postindustrial Taiwan」。身為人類學家,李安如特別聚焦在這些年輕、未婚女性的「死亡」,與當中所涉及的記憶、空間和時間問題;包含女性勞動角色的轉變、台灣社會如何看待生與死、現代如何連結過去、空間價值的轉化等。

關於怎麼看「鬧鬼」這件事?李安如強調,死亡不只是一個人的離去,也影響一個人對於社群、家族的關係存續。她認為所有的文化都在處理生者如何看待死亡這件事,尤其在民間信仰裡,人死後成為鬼,有的有後代祭祀、可以庇蔭子孫,有的是孤魂野鬼、可能擾亂人世。

雖然在台灣,鬧鬼聽起來並不正向、甚至可能有冒犯之意,但李安如以「幽靈政治」觀點指出,鬧鬼其實隱含著當下的不足、過去的苦難和抹煞、未來如何處置的憧憬,是在抗議「不公不義」。鬧鬼擾亂了習以為常的現實、蘊含著新的想像,鬧鬼的能力和承受鬧鬼的意願,喚醒社會認識歷史的集體能力,認真面對過去的苦難。

(攝影/林婉婷)

李安如進一步提出,這些女性的逝去如何被理解、「二十五淑女墓」如何轉型,有三種聲音在競逐。在家屬眼中,她們是孝順女兒,藉由重塑金身將鬼魂轉化為神明,是從民間宗教角度尋求慰藉;而在女性主義社群眼中,她們是溫順女性、勞工英雌,致力於從性別運動角度去除「未婚女鬼渴望男人」的汙名;而高雄市政府則著重於這段歷史連結到藍領工業、海洋首都,這是地方創生角度、跨出產業與城市形象轉型的一步。《女工之死》即以這三種聲音為架構書寫。

延伸閱讀:從勞動女性工殤歷史 談當代職場性平

王梅香分享時提到,2022年時,為記念2023年「高中六號沉船事件」50週年,她帶領著社區文創設計課程的學生們重新認識這段歷史。由於涉及加工出口區的發展等議題,師生們的研究成果有機會參與由台灣與墨西哥合作的「捲入裝配:全球工廠在台灣與美墨邊境」聯展,師生得以從「年輕女性如何被納入全球資本主義擴張」這個脈絡,去探討這個已經有許多學者研究過的事件。

延伸閱讀:台灣與墨西哥聯展 呈現工廠與勞動歷史

王梅香指出,加工出口區的誕生起於1965年、美國對台灣的經濟援助結束之際,台灣開始推動出口導向的工業,而美國也在找尋低成本、穩定、親美的製造基地。當時台灣加工出口區的美日投資以電子業為主、華僑以紡織業為主(以香港投資為大宗)。台灣加工出口區的經驗甚至影響到其他國家:1966年,南韓學習高雄經驗,在1970年創立馬山自由出口區,是南韓第一個加工出口區。

除了這些歷史梳理,師生也重新檢視女工們身為「女孩」的一面,藉由訪談呈現她們的個人生命和情感,有哪些身心脆弱的時刻,而不是永遠的「偉大勞動者」。這一系列研究成果現正在台北市的「Action! 519跨校人權轉譯聯展」展出,6月15日將會回到高雄市的愛國婦人館。

(攝影/林婉婷)

問答時間,不同世代的與會者們交流自己家人曾在加工出口區任職的經驗,兩位主講人也分享她們在田調與訪談的過程中發現哪些性別差異。也有關心移工議題者提到,現在仍有許多加工區,不過作業員從台灣人變成外籍移工;然而移工不會被視為台灣的勞動英雄、遭遇工安事故不會被記念、不友善的制度也不會通盤檢討。

(攝影/林婉婷)

參與講座的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系教授洪文玲,則從「造船角度」談高中六號沉船事件。她說明當時的民營渡輪是木船,按規定每半年要檢修;但據熟悉者理解,木船並不會因為超載而沉船,只有木頭吸飽水才會浮不起來。這個事件衝擊了人類對海洋的印象和對船隻的信賴,並且此後往返前鎮與旗津只有官營渡輪。

洪文玲曾深入研究高雄氣爆、韓國的世越號船難等事件,並受邀前往韓國分享重大公共災難事件的紀念議題。事實上,高中六號沉船事件後設立紀念公園,這對同樣有船難傷痛的國家來說別具安慰的意義;洪文玲肯定這種地方經驗走向公共場域、走向公開論述,與其他經驗連結的作法。

廣告/百節金句抄寫活動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