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中婦女部屏東小區聯誼 吳慈恩談女性的信仰

(攝影/王子恆)

【王子恆屏東報導】屏東中會婦女事工部屏東小區於6月7日在里港教會舉行第一次聯誼活動,邀請曾任教於長榮大學的神學系及社工系副教授吳慈恩牧師談「婦女的基督信仰與事奉」。在感恩禮拜中,里港教會牧師楊恩賜以「宣教使命從厝開始」為題,勉勵與會者建立基督信仰的家庭;他提醒,家庭是培養上帝僕人的地方,父母應成為孩子一生的老師,門徒訓練必須從家開始,讓家庭成為讚美上帝的地方。

(攝影/王子恆)

在專講中,吳慈恩首先以「妳是否喜悅成為一位女性?」這個問題挑戰與會者;現場多數姊妹們都表示認同,但也有不少人未舉手。對此,吳慈恩點出,每位婦女的成長經驗、家庭和社會體驗不同,許多人在當中有受苦、委屈的經驗。

但不論現階段是何種想法,都為此感謝上帝,因為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兒女,都是「完整的人」,不應該是「潑出去的水」。吳慈恩強調,女性要爭取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而女性主義是為改變、調整社會上不正確的性別觀念而生。

她近一步解釋,在基督宗教發展的過程中,教會與女性地位始終存在不小的矛盾與拉扯。在教父時代,中世紀教會多以男人為尊、女人為輔;在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後,強調萬民皆祭司,儘管仍較局限於家庭領域,然而這樣的改革也漸漸為日後的女性牧養鋪路。到了近代、20世紀,婦女宣教運動興起,更多如瑪麗・戴莉女(Mary Daly)等女性神學家開始推動性別平權與教會改革。

(攝影/王子恆)

吳慈恩也談到聖經中,有關女性地位最常引起討論的經文:哥林多前書中稱「丈夫是妻子的頭」、以弗所書中稱「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她提醒不該停留在字面解釋,應參考當時的時代背景及社會文化,才能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信仰核心;事實上在近代,許多聖經學者針對這類經文提出不同的詮釋。吳慈恩特別引用加拉太書3章28節中所提到不分族群、主僕、男女,都要在基督裡成為一體的信仰啟示。

吳慈恩分享舊約中那些「被遮蔽卻未熄滅的光」,如撒拉、利百加、拉結這樣的女性人物,都扮演了影響事件的關鍵人物,並以此勉勵屏東小區的姊妹與同工們不輕看自己的角色。她還整理出新約中耶穌與婦女互動的故事,來解釋耶穌基督的性別革命,例如:接納被宗教潔淨律所排斥的血漏女子、限制片面休妻以提升婚姻尊嚴、復活後將關鍵的福音信息託付給女性等。吳慈恩認為耶穌不是順從父權結構,「而是主動顛覆並重塑性別關係。」

最後吳慈恩用自己的經驗談女性事奉的態度與特色,勉勵與會者用全新眼光看待自己、更新身分,運用上帝所賜的恩賜站在女性處境,做榮耀上帝的事,關心公共關懷議題如婦女權益、家庭暴力防治等,並思考女性的宣教策略、推行社區女性事工等。她鼓勵與會者:「女性事奉不只是角色分工,是一種以關係、整全與堅韌為核心的靈性姿態。」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