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外在野大聯盟」發出通知,要在6月11日盛大舉辦成立大會,發起人是國民黨籍政治人物鄭麗文,集結了各路人馬及網紅組成「戰世代」,據悉主要目標有兩項,一是反對大罷免、二是對抗民進黨執政。姑且不論這個聯盟在組成後能夠發揮什麼樣的民主精神,光是使用「黨外」作為名稱,就足以讓人陷入歷史沉思。
「黨外」一詞,源於國民黨一黨專政的戒嚴時期。在當時的黨禁政策下,人民無法自由組黨,參政權利也因此受到限制。為此,一群不願加入國民黨的有志之士組成鬆散聯盟,雖然政治主張有所差異,日後發展也不盡相同,然而全面改選中央民意代表、正副總統直接民選、解除戒嚴令、解除黨禁等政見,是他們多數人共同的理念與主張。
有「黨外大護法」稱號的姚嘉文律師就在回憶錄中提到,某次公辦政見會上,他提出國會全面改選政見,竟遭在現場監視的檢察官出面制止,干擾政見發表會的進行,並且開出紅色警告單,載明警告三次就會取消國大代表的候選資格。深諳法律的姚嘉文出面嚴正抗議,並回敬一份「警告書」給檢察官,說明國會改選屬於合法政見。據聞,當時警備總部因擔心引爆民怨,才下令檢察官不再取締候選人的這項政見。
說來諷刺,如今在台灣的民主社會裡,竟由國民黨員發起「偽黨外」,成員更有多位國民黨籍前官員。明明是黨員卻用黨外來命名,若不是邏輯不清,就是惡意混淆,想要淡化台灣民主抗爭以及黨國威權統治的歷史。過去的黨外力求人民合法參政權利;如今的偽黨外卻是要對合法治理權利發起鬥爭。然而不論古今,若是提不出法理上的論據來說服,單單抄襲「黨外」名稱,只會讓人啼笑皆非。
這類蓄意改變語詞脈絡的「偷換概念」詭辯,表面看似有其道理,內涵卻有一百八十度的翻轉,不單在政治領域常見,在信仰的領域也不算少見,常被有心人士用來混淆上帝的旨意與個人的私慾。懇求上主賞賜智慧,讓信靠祂的人學會分辨,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與良善的基督徒,時刻保持警醒,莫讓歪理掩蓋了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