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眺望】在日駕駛有感

(相片提供/Freepik)

◎李弦(PCT總會派駐日本宣教師)

在日本開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看到「止まれ」(停)的號誌時,無論是否有人車,都必須先完全停下來,再三確認才能往前。另外,無論如何,看到行人一定要先停下來,確保安全。日文的「止まれ」是帶有「站住」、「給我停下」等強烈命令的口吻。這種在支道、穿越鐵路,以及看到行人時一定要完全停下來的規定,其實在台灣也有,但印象中,通常被視作「參考」,可能會稍微減速,卻很少完全停下來。

北海道冬天雪量多,因為視線不良以及多變的路況,非常多事故。我今年1月特地去上了冬季道路的駕駛課,學習冰上駕駛,以及車子被埋在雪堆中、打滑時要怎麼應對等。最近去更新駕照、上講習課時才知道,北海道因地廣人稀,車速較日本其他地區快很多,也因此有全日本事故率最高的黑歷史。即使近20年來透過交通安全教育,事故率已逐漸退到十名外,但仍因無法解決車速過快、事故致死率持續高居榜首的問題。

日本有定期駕照更新的制度,新領照者和一般駕駛每三年需更新一次(藍色),要做基本視力檢查,並上120分鐘講習課;五年內沒有違規者,可升級為優良駕駛(金色),上30分鐘講習課;70歲以上高齡者則需每三年檢查認知機能及通過路考才能繼續持有駕照。在台灣,18歲即可考取駕照,使用期限到75歲,意謂著這57年間駕駛人不需要學習新的交通法規,也不需要檢視自己的駕駛習慣。這不是很危險的事嗎?

近期台灣的幾場重大車禍雖有喚醒交通安全意識,但我深刻覺得,一個安全的用路環境是需要透過良好的交通政策,以及所有用路人願意不斷學習,尊重法規及他人生命安全,才可能完成。

台灣人喜歡赴日觀光,羨慕日本的秩序,卻忽略這是建立在人民高度自律、尊重他人及環境,而不以自己的方便為優先,不因過度自信而疏忽,在發生事故時也不會卸責。當然,日本對於違規和肇事的懲處是相當嚴格的。

台灣在經濟和教育程度提升的同時,內在的教養和對他人生命尊重的意識是否有提升?我們是否願意小事開始做起?「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路加福音16章10節)

廣告/PCT 160 宣教紀念商品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