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翻轉見證,話語落土──《聖經充滿我》

(相片提供/哀玉梅)

‖‖  總編踏話頭 ‖‖

今年是台灣第一份報紙《台灣教會公報》創刊140週年,這份刊物不僅記錄了台灣社會從清國以來的歷史變遷,更是探討信仰議題不可或缺的平台,展現上帝透過文字陪伴信徒生根茁壯的印記。七月裡,本專題將以三期篇幅分享台灣教會公報社所推行的文字事工與近況,盼眾教會透過奉獻代禱一起攜手同行。

——總編輯陳逸凡


讓聖經充滿我,在抄寫中遇見神

【Dalul專題報導】在快速閱讀與碎片訊息主導的當代,「寫下聖經」看似一種緩慢的靈修方式,卻在台灣教會間悄悄累積著屬靈動能。由台灣教會公報社推出的《聖經充滿我》系列手抄本,自2020年重新發行以來,不僅結合「新眼光讀經運動」的每日讀經進度,提供信徒日常書寫操練的素材,也成為推動個人與群體靈修實踐的有力工具。

「福音宣揚的起點,是信徒生命的裝備。」公報社社長方嵐亭牧師受訪時指出,《聖經充滿我》的設計,不只是閱讀工具,更是信徒在生活中實際操練信仰、深化神話語的媒介。他分享推動該事工的靈感源自對母親的記憶,因其在生命最後二十多年長期洗腎,仍堅持每週完成教會提供的填空式聖經進度。

「即使身體虛弱,她也一字一句地寫下聖經。這讓我看到,上帝的話語即使在苦難中,也能帶來安慰與堅定。」方嵐亭表示,當時教會特別將填寫本放大、為母親印製適合閱讀的版本,這份心意與堅持令他深深感動。後來在台中中會烏日教會服事時,他便開始推動類似的團體抄寫操練。進入公報社服事後,也希望將這樣的靈修方式轉化為可普遍推動的事工,讓更多教會能有系統地參與。

由於傳統抄寫聖經的門檻較高,《聖經充滿我》特別採用填空式設計,讓信徒一面閱讀、一面書寫,降低負擔又不失操練深度,受到不少長輩、主日學、家庭小組與信仰初學者的青睞。「但2008年試行初期反應平平,甚至一度因銷售低迷而停刊。」公報社行銷經理哀玉梅受訪時指出,2020年下半年經重新設計推後,才逐步建立起穩定的使用族群。「每季發行量約為1500至2000本,部分提供監獄事工使用,平均每季約有400人回傳抄寫成果、參與榮譽榜活動。」

哀玉梅表示,《聖經充滿我》的使用者,有為數不少是教會以團體名義訂購,全教會會友一同操練;也有個別信徒因閱讀《台灣教會公報》的相關報導而主動購買參與。甚至有信徒分享在榮譽榜上看見多年未聯絡的親人也在抄寫,為彼此信仰的連結感到十分感動。

哀玉梅提到,《聖經充滿我》堅持以大字體排版,以貼近中高齡讀者的需求,也保留適當份量的填空數量,讓書寫節奏不致過重。無論頁數多寡、內容長短,每冊售價一致,以維持讀者使用門檻的公平性。「曾有信徒反映希望填空內容增加,也有人則希望更細緻地標示段落。」她回應這些填空關鍵字都是由編輯團隊用心挑選,兼顧神學意義與閱讀流暢。目前也推出《詩篇》、《箴言》或《百節經句》等主題手抄本。

哀玉梅表示,將《聖經充滿我》推展至監獄事工,不僅鼓勵受刑人靈修,也讓文字事工延伸至邊緣處境。另有教會將其做為慕道友的福音工具,以抄寫為傳福音前導,幫助初信者透過書寫建立信仰習慣。「這些都是我們沒預料到的果效,也是上帝的工作方式。」

(相片提供/哀玉梅)

南中鹿滿教會×隆田教會×許淑華姊妹

堅持書寫,將信心融入日常

【Dalul專題報導】《聖經充滿我》手抄本自推出以來,即成為不少教會信徒每日靈修與讀經的良伴。嘉義中會鹿滿教會自2012年開始推動全教會性的讀經運動,從最初「一年一遍聖經」到後來的「三年三遍」,十餘年來逐步深化成為結合《新眼光讀經》與《聖經充滿我》的抄寫式靈修運動。教育組在牧師詹偉謙的帶領下,不僅統一購書、分送信徒,更設計完成統計與獎勵機制,鼓勵弟兄姊妹持之以恆地完成每季進度。

「有些人抄到最後會遇到瓶頸,我們就安排主日講台分享、抽獎,讓讀經這件事有陪伴、有喜樂。」詹偉謙表示,鹿滿教會會友中不乏年長者與初信者,透過每日15分鐘的抄寫,養成靈修習慣,甚至影響家人一同參與。許多家庭將《聖經充滿我》作為家庭禮拜的內容,從個人讀經延伸到群體靈修。他也建議可再適度放大答案的字體,以提升年長者的閱讀體驗。

台南中會隆田教會牧師盧世昌則分享,《聖經充滿我》在教會中已經使用多年,大約有30位信徒長期參與抄寫,每季穩定繳交。「我們當中也有信徒透過奉獻將手抄本提供給監獄的受刑人,往往一個月就能完成一本,抄寫速度超快。」他也提到,隆田教會將這項抄寫活動結合奉獻精神,會友中有些人無法參與抄寫,便奉獻金錢支持抄寫本與監獄服事。「這是一種信仰的接力,有人抄寫、有人奉獻,神的話語就這樣傳遞出去。」

盧世昌表示,教會也設計獎勵機制,例如供完成者抽獎、發放小禮品、延長回收期限等方式,維持活動的彈性與溫度。儘管抽獎活動已在今年停止,但推廣抄寫的動力卻沒有減弱。他強調,「每一本抄寫本的流轉,都是一場靈命的投資,也讓福音進到難以進入的監所中。」

來自台南中會大橋教會的許淑華姊妹,則已默默參與《聖經充滿我》多年,雖已邁入「黃昏」年齡,依然每日堅持抄寫。「這是我與主面對面的時刻。」她表示,雖然聖經早就看過很多遍,但透過這樣安靜地寫,每天都有不同感動。最早她是因為丈夫參與教會抄寫活動才一同加入,即便後來是獨自一人,仍持續不輟地書寫。目前她已收到新的一季手抄本,準備投入下階段的靈修旅程。「我會持續不斷地抄寫,直到主將我接去,這是我的承諾。」她說。


北中會三重埔教會×史弘光弟兄

不知不覺,靈命在筆尖成長

【林宜瑩專題報導】為了推動全教會投入《聖經充滿我》手抄活動,台北中會三重埔教會教育部特別成立推動小組,期望透過《新眼光讀經》手冊進度,加上《聖經充滿我》活動,促使會友透過靈修、禱告與造就,使屬靈生命成長。三重埔教會教育部部長吳令玫表示,自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後,便持續這樣一邊讀經一邊抄寫,至今已讀完一遍聖經。

吳令玫表示,為讓教會兄姊投入活動,三重埔教育部絞盡腦汁蒐集各樣輔助工具,例如為了視力不好的兄姊,就採用包括新竹中會僑愛教會牧師劉俊逸等人錄製的語音版《新眼光讀經》或經文釋義。教育部的部員更是每月輪值,將每日讀經進度貼在LINE群組裡;為了加深兄姊讀經印象,更是配合《聖經充滿我》手抄活動,讓參與者在聽、讀、寫過程中,更加投入讀經計畫。

三重埔教會教育部特別設計了彩色點券制度,只要完成每季三個月的《聖經充滿我》手抄進度,經逐本檢查、請牧師簽名並列名造冊後,將資料傳真至教會公報社,手抄本便會歸還給參與者,同時發送三張點券作為獎勵。此外,完成者的名字還會張貼在教會公布欄上,公開表揚。凡蒐集滿十張點券者,可兌換一張面額一百元的全聯禮券;若完成整整一年的手抄計畫,還可獲得精美獎品一份,以資鼓勵。

其中一位參與者、目前於士林葫蘆國小特教班任教的史弘光弟兄表示,因為妻子孫德蘭的鼓勵,1990年他在信義會靈光堂受洗成為基督徒。因前往七星中會雙連教會學習白話字時,看到該教會推動《聖經充滿我》手抄活動後毅然加入,沒想到就跟著《新眼光讀經》手冊及手抄進度到如今。「從2018寫到現在,不知不覺就讀完了整本聖經。」他說。

史弘光也提到,他大學畢業就搬回淡水、並在北中淡水教會聚會;後來疫情期間想參加實體聚會,故轉到北中士林教會。他表示自己深受持守信仰的太太影響,並發現在抄寫經文、養成每日讀經習慣的過程中,對聖經真理的理解確實越來越多,並從中獲益甚多。他期望透過這樣的分享,讓更多人一起投入在這樣的祝福中。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